护理研究第十四章循证护理-教学设计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护理研究 |
||||
课程章节 |
第十四章循证护理 |
授课学时 |
2 |
||
所属院、部 |
护理学院护理人文教研室 |
设计者 |
徐冬英 |
||
授课专业 |
护理本科 |
授课年级 |
2013护英,2014级护本 |
||
一、设计理念 |
|||||
理论课程2学时采用目标教学、同伴教学、课堂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护理科学研究的乐趣,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知识目标: (1) 掌握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2) 掌握证据的分级系统; (3) 掌握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4) 掌握正确分析循证实践相关论文; (5) 熟悉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分析、判断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2) 团队合作研究能力; (3) 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情感)目标: (1) 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可能存在的因素控制质性研究质量,避免科研造假; (2) 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重点: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难点: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在前三年的学习中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专科知识,掌握护理技能,而且还到过医院进行见习,熟悉工作环境,在见习过程中遇到过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实践问题,对研究课题有兴趣,已经学习设计研究方案,部分同学参与过调查,使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案例说明,学生很容易被引入质性研究方法中。 教学预测: 1.本次课程涉及到c的知识,虽然学生们从未做过研究,但学生们已经具备护理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有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在前面的章节已经学习过这两种方法,预测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度会有所降低。 2.学生已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结合各科临床见习遇到的临床问题为研究问题实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逐渐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今后在临床开展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
四、教学方法: |
|||||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
|||||
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 (一)导入:列举1个问题 例一: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问题?最佳证据是什么?如何实践? (二)学习目标 1.熟悉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2.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课堂以学生的各个小组为核心,在老师的引领下,各自讨论小组研究报告问题,老师总结。 评价方法:2个理论课时,全班按每组10人分成小组,布置课题讨论问题,课后完成,下次课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
2.板书设计: |
|||||
黑板(白板)设计: 黑板中间写章节的大标题和小标题,列出下列内容 (1)证据分级 最高:系统评价、meta分析 中等:病例对照研究 最低:试管试验 (2)PICOD P--研究对象 I--干预措施 C--对照 O--结局指标 D--设计方法 (3)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文质量评价 Oxfor CPAS2010
JBI2008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1)通过PPT的图表形式,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通过PPT的图表形式,循证护理模式; (3)通过PPT的图表形式,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4)通过PPT的图表形式,循证护理问题的提出; (5)通过PPT的图表形式,提高资料收集的质量; (6)通过PPT的图表形式,循证护理问题实例分析; (7)通过PPT的图表形式,系统的文献检索; (8)通过PPT的图表形式,文献质量的评价; (9)通过PPT的图表形式,系统评价; 最后将本节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 |
|||||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
|||||
课上互动: 问题一 系统评价 1.举例ICU病房感染率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2.最佳证据如何获得?
问题二 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讨论内容 1.举例说明患者的需求。 2.考虑临床情景是什么?
课下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的系统评价文献检索方法查找一篇系统评价质性研究为设计方法的已经发表的文章。 回答以下问题: 1.选题是什么?请陈述选题。 2.列出证据。 3.该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是什么? 4.研究结论是什么? 5.可从那几个方面评价文献的质量。
|
|||||
五、学习资源: |
|||||
1.教材: ⑴胡雁.护理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4版.
教学参考书: ⑴ 李铮等主编. 《护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⑵ 徐燕等主编.《护理科研基本方法》.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肖顺贞主编.《护理研究》.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⑷ 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杂志》 ⑸ 杨树勤.卫生统计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http://www.nursingresearchonline.com http://www.advancesinnursingscience.com/ 护士资格证考试网 http://www.examda.com/hushi/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
|||||
六、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指导学生就查找的护理科研论文进行阅读,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分析列出PICO、研究设计要点、信度、效度的表达/研究质量高低等开展相关研究。 1. 不同的质性研究文章,研究质量高低不同,原因何在? 2. 提高质性研究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学生评价:学生课后分别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授课方法、内容的前沿性、课堂气氛活跃,目标的达成度五方面选择“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喜欢这种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锻炼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团队合作中增进了组员间的感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自我评价:作为热爱教学,对工作充满的热情的资深教师,不墨守成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活跃课堂,课前提前分组,责任到组长,引导同学们分工,让学生人人参与,融入课堂,老师的角色在课堂中渐渐弱化为配角,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知识点。
|
|||||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
|||||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