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Z050401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2,理论26,实验6。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护理本科生进入研究领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检索研究资源、读懂研究论文、评价论文的质量,能够熟练应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开展临床护理实践。课程内容共有十五章,从科研问题的确立、研究目的的提炼、文献回顾、科研设计、总体和样本、研究工具、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科研管理、循证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研究问题的确定、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方法、研究设计类型、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开题报告的撰写以及护理研究论文的书写;熟悉护理研究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循证护理实践;了解护理科研项目管理。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护理科研思维能力、运用医学科研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结合临床护理中的真实案例,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护理研究总论
【目的要求】
1. 正确界定护理研究的概念。
2.正确理解护理研究的意义。
3.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4.正确描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
5.比较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6.在护理研究的各个环节遵循研究的伦理原则
【教学内容】
1.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概念、本质及目的。
2.护理研究的概念、意义、特点。
3.护理研究的发展概况、趋势及范畴。
4.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
5.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和形成假设、科研设计、预试验、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科研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论文撰写。
6.护理研究应中的伦理原则:尊重人的尊严、有益的原则、公正的原则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及伦理原则的重要性。
7.知情同意书的基本内容及书写。
8.有关人体试验的伦理规范。
9.护理研究的监督机制。
第二章选题
【目的要求】
1.熟悉选题的来源、选题的评价。
2.掌握选题的原则。
3.掌握问题的形成、问题的陈述。
【教学内容】
1.选题的来源:研究者自选题、研究课题。
2.建立选题思路: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和确立选题、选题的注意事项。
3.选题的评价。
4.假说的形成和问题的陈述。
5.有关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和作用。
6.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的形成。
第三章文献检索
【目的要求】
1. 掌握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
2. 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3.熟悉信息、知识、文献、文献检索的概念、文献的类型。
4. 了解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网络检索工具。
5. 了解查新咨询的意义和程序。
【教学内容】
1.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的类型。
2.文献检索的概念。
3.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目录、题录、索引、文摘等。
4.文献检索的常用法、追溯法、分段法。
5.文献检索的途径包括:书名、著者、序号、分类、主题、关键词、分类主题等途径。
6.文献检索的步骤。
7.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光盘的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文摘式检索工具、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等。
8.网络检索工具。
9.查新咨询的意义和程序。
第四章研究设计
【目的要求】
1. 了解科研设计的概念。
2.熟悉各类科研设计的类型。
3.掌握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
4. 熟悉非实验性研究的设计类型。
【教学内容】
1. 科研设计的概念。
2.科研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设立对照组的意义、对照组的类型随机分组、选择观察指标、确认研究变量:自变量、依变量及外变量等。
3.科研设计的类型包括: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等。
第五章总体和样本
【目的要求】
1. 了解样本含量的估计。
2.熟悉总体、样本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3.掌握抽样过程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总体(包括有限、无限、目标、可得总体、观察单位等)、样本和误差。
2.抽样过程及方法:抽样过程、抽样原则、抽样方法(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方便抽样、配额抽样、目的抽样、网络抽样)。
3.样本含量的估计:样本含量估计的参数、样本含量估计的方法(经验法、查表法、计算法)样本含量估计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收集资料的方法
【目的要求】
1. 熟悉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2.熟悉非结构式、半结构式自陈法的种类与方法。
3.掌握结构式自陈法。
4.掌握会谈法资料收集方法。
5.掌握问卷法资料收集方法。
6.了解生物医学测量法。
7.了解档案记录资料收集方式。
8.了解德尔斐法资料收集方式。
9.掌握观察法资料收集方式。
【教学内容】
1.资料的来源、收集资料前应考虑的问题
2.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案
3.非结构式与半结构式自陈法
4.结构式自陈法:问题的形式、封闭式问题的种类、量表、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
5.会谈法收集资料
6.问卷法收集资料
7.问卷法与会谈法的比较
8.观察法概述
9.非结构式观察法
10.结构式观察法
11. 观察法的优缺点
12.生物医学测量法的目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13.档案记录收集法
14.Q-分类法
15.投射法16.Delphi法
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目的要求】
1. 了解国外量表的翻译与回译要求。
2.了解国外原版量表与中文版量表的等同性检测。
3.熟悉信度测量方法。
4.熟悉效度测量方法。
5.掌握信度的概念和分类。
6.掌握效度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内容】
1. 信度的概念及分类。
2. 重测信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3. 使用重测信度应考虑的问题。
4. 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Cronbach’s a系数、KR-20)。
5. 折半信度、Cronbach’s a系数、KR-20的计算方法。
6. 评定者间信度和复本信度。
7. 效度的概念及分类。
8. 表面效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9. 内容效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10. 效标关联效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11. 结构效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12.国外量表的翻译、回译、检测。
第八章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2.熟悉原始数据的核校。
3.熟悉概率、假设检验的概念,科研资料的类型。
4.熟悉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5.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要求。
6.掌握合理分组的要素、分组方法、拟定整理表。
【教学内容】
1. 核校原始数据:审核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存在缺失、错误调查表的处理。
2.合理分组的要素、分组方法、分组程序。
3.拟定整理表。
4.结果、讨论与分析、参考文献。
第九章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依从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熟悉偏倚的概念、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及控制偏倚的意义。
3. 熟悉不依从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4. 掌握偏倚的产生原因、类型、控制方法。
5. 掌握依从性的衡量与改善方法。
【教学内容】
1.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概念、关系。
2.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外部事件、选择性偏倚。
3.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研究环境的人为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局限性。
4. 研究质量的控制:研究设计、随机、对照、重复、盲法、依从性、资料收集的质量、统计学因素等。
第十章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目的要求】
1.熟悉书写研究计划书的目的和作用。
2.正确陈述研究计划书中包含的主要项目、内容和撰写要求。
【教学内容】
1. 研究计划书的概念。
2. 撰写研究计划书的目的:体现研究的严谨性和计划性;作用:沟通研究信息,计划,合约。
3. 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思路:选题、研究方案。
4. 研究计划书的撰写风格。
第十一章护理论文的撰写
【目的要求】
1. 熟悉护理经验(体会)和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
2.掌握护理综述的书写方法。
3.掌握护理论文书写格式,按照护理论文的基本格式写出护理论文。
【教学内容】
1.护理综述论文的书写方法: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综述写作格式包括:前言、中心部分、小结、参考文献。
2.护理经验(体会)的书写格式。
3.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个案研究的概念、研究的特征及步骤、书写格式和内容:序言、提出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措施)、护理效果、评价效果、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科研论文的评价
【目的要求】
1.掌握科研论文评价方法和标准。
2. 熟悉评价的原则
3. 熟悉评价科研论文的各部分内容及内外效度
【教学内容】
1. 评价研究论文的意义。
2.学术论文评价者包括:学生、临床护士、护理教育工作者、护理研究者。
3.学术论文的评价形式包括:评价开题报告、学术论文发表之前的评价、学术论文发表之后的评价。
4.对量性研究学术论文各个部分的评价方法:对研究问题、研究目标、文献回顾、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假设、研究变量、样本和抽样方法、科研设计、测评工具、资料收集过程、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研究内部效度、研究外部效度、研究与该领域其他研究对比等的评价。
5.质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描述的清晰性、方法的合适性、分析的精确性、理论的关联性、启发的相关性。
第十三章质性研究
【目的要求】
1. 了解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
2.了解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
3.了解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对象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扎根理论研究法资料分析的方法。
4.了解人种学研究法的研究步骤。
5.熟悉质性研究方法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6.掌握质性研究的概念、特征、提高质性研究结果可信度和真实程度的方法。
7.熟悉现象学研究法的基本概念、目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
8.了解根基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教学内容】
1.质性研究的概念及特征。
2.质性研究法在护理研究中的运用。
3.提高质性研究结果可信度和真实程度的方法。
4.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以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5.现象学研究法的概念、目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6.扎根理论研究法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7.人种学研究法的概念、研究步骤。
8.质性研究实例分析
第十四章循证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循证护理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意义。
2.掌握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3.熟悉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4.熟悉证据的分级。
5.对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初步的评判。
【教学内容】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2.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和基本要素。
3.系统综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基本步骤和方法、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系统综述质量的评估。
4.循证护理证据的评价。
5.临床护理指南的运用。
6.证据的应用。
第十五章护理科研项目管理
【目的要求】
1.了解护理科研经费的管理。
2了解科技档案的管理。
3.熟悉科研基金的申请。
4.熟悉护理科研项目(课题)的管理。
5.熟悉科研课题的组织及管理程序。
6. 熟悉护理科研成果的管理。
【教学内容】
1. 护理科研项目(课题)的管理:概念、课题的分类及管理。
2.科研课题的组织及管理程序:科研课题的组织领导、科研课题的管理程序、护理科研管理者的条件。
3.科研基金的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项目。
4.护理科研计划的管理:概念、编制原则、分类、基本内容及管理。
5.护理科研成果的管理:成果的鉴定、成果的奖励申报、成果的推广应用。
6. 护理科研经费的管理: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
7.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护理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从选题、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实施、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评价等方面讲解。难点是护理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护理科研思维能力、运用医学科研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能够描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根据护理专业实践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按规范格式书写开题报告,描述论文的基本写作格式。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计划中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小组讨论、科研小活动、观看视频以及课堂小组间相互评阅等教学方法。课程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理论的讲授,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科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评判小组的开题报告等。教师同时也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也适当安排观看视频资料以引发学生对护理科研相关内容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护理研究总论 护理研究的概述 护理研究的基本过程 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 2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选题 选题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发现研究问题 | 2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的概述 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 科技查新咨询 课堂讨论 | 1 1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概述 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 | 2 |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总体和样本 基本概念 抽样过程及方法 ※ 样本含量估计 | 2 |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自陈法 观察法 生物医学测量法及其他方法 课堂讨论 | 1 1 |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信度 效度 课堂讨论 | 1 1 |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科研资料的整理 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 2 |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研究的效度 研究质量的控制 | 2 |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研究计划书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开题报告的撰写 研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 | 2 |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护理论文的撰写 护理论文概述 可以论文的撰写 综述的撰写 案例报告的撰写 课堂讨论 | 1 1 |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 科研论文的评价 概述 科研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 2 |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概述 质性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确立 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 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质性研究质量的控制 质性研究论文的撰写 质性研究的评价 | 2 |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循证护理问题的提出 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质量的评价△ 证据综合 证据的传播 证据的应用 | 2 |
第十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 护理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的概述 科研项目的管理管理 科研档案管理 科研成果管理 | 2 |
考查 | 2 |
文献检索3 护理论文的撰写3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非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3. 评价方法: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从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题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胡雁.护理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4版.
2.参考资料:
⑴ 李铮等主编. 《护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⑵ 徐燕等主编.《护理科研基本方法》.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肖顺贞主编.《护理研究》.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⑷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杂志》
⑸杨树勤.卫生统计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