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85(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24学时,见习8学时,网络课程2学时),5.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研究职业人群的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和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效应以及阐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学科的基础(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和职业病理学)和方法学(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毒理学和职业工效学)的学科,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目的是根据预防医学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有所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适应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及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一览表 | ||
章节 | 理论授课内容 |
|
第一章 | 绪论 |
|
第二章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
|
第三章 |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
|
第四章 |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
|
第五章 |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
第六章 |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
|
第七章 | 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
|
第八章 | 其他职业病 |
|
第九章 | 职业性伤害 |
|
第十章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
|
第十一章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
|
第十二章 | 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 |
|
2. 学时分配: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24学时,见习8学时,网络课程2学时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念;研究对象及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健康工人效应;职业病的发病条件和特点;职业病诊断依据;三级预防。
二、熟悉:工伤;工作有关疾病;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产生预防效益的工作和所需力量。
三、熟悉:职业流行病学与职业毒理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健康工人效应。
二、重点讲解职业病的发病条件和特点。
三、重点讲解职业病诊断依据和三级预防。
四、一般介绍工伤、工作有关疾病、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五、一般介绍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毒理学与职业工效学有关的常见疾患。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二、熟悉:职业毒理学、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职业功效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职业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及结果分析。
二、介绍职业毒理学、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职业功效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中毒概念、临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的体内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亚急性中毒,迟发性中毒的概念。
三、掌握:铅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锰的毒作用机制、临床表现。
四、熟悉:其他金属的特征性表现(如砷是人类的确认致癌物;慢性镉中毒的低分子蛋白尿)
五、熟悉: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毒作用表现、诊断;氯气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氮氧化物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六、掌握:窒息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CO的毒理,氰化氢的毒理。
七、熟悉:CO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氰化氢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
八、了解: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分类、毒理。
九、掌握: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苯的毒理,临床表现,预防。
十、熟悉: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诊断,处理原则。
十一、掌握: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主要毒作用共同点,三硝基甲苯的毒理,毒作用表现。
十二、熟悉: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中毒的处理和治疗,苯胺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三硝基甲苯的诊断,处理原则。
十三、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氯乙烯的临床表现。
十四、熟悉:氯乙烯的毒理。
十五、了解: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及其性能,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源、种类及危害。
十六、掌握: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十七、熟悉: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理化特性,预防,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十八、了解:农药中毒的定义及分类。
十九、掌握:尘肺概念,矽肺的概念,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矽肺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矽肺的并发症。
二十、熟悉:尘肺分类,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粉尘危害的控制,矽肺的病理改变,我国尘肺病标准,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患者安置原则。
二十一、了解:煤工尘肺:煤尘、煤矽尘所致煤工尘肺的特点,硅酸盐尘肺:硅酸盐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石棉肺:石棉肺的概念、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诊断、预防,石棉肺与肺部肿瘤。其它硅酸盐尘肺。其它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有机粉尘及其引起的肺部疾病:有机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二十二、掌握:中暑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减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放射病概念,高频电磁场和微波概念,对健康的影响,激光对机体的影响。
二十三、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其他系统的适应性变化),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中暑诊断及治疗,减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高原病临床分型及表现,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振动的主观感受(全身振动,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的处理原则,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
二十四、了解:热适应概念及其特征;高温作业卫生标准;防暑降温措施。体温过低与冻伤: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防寒保暖措施,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听觉系统);熟悉非听觉系统,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手臂振动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分级。
二十五、了解:三种职业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十六、掌握: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概念,我国职业病名单中的8种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性呼吸系统肿瘤,职业性皮肤癌,职业性膀胱癌。
二十七、熟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研究(1. 临床观察;2. 实验研究),其它职业肿瘤(肝血管肉瘤、白血病)。
二十八、了解:职业性致癌因素:潜伏期,阈值问题,剂量-反应关系,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学监护制度;坚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二十九、掌握:职业伤害的定义、分类。
三十、熟悉: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三十一、了解:职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
【教学内容】
一、介绍职业中毒概念、临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三、一般介绍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的体内过程。
四、重点讲解铅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锰的毒作用机制、临床表现。。
五、一般介绍其他金属的特征性表现。
六、介绍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毒作用表现、诊断;氯气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氮氧化物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七、一般介绍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分类、毒理。
八、重点讲解窒息性气体的毒作用特点,CO的毒理,氰化氢的毒理。
九、介绍CO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氰化氢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
十、一般介绍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诊断,处理原则。
十一、重点讲解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苯的毒理,临床表现,预防。
十二、重点讲解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主要毒作用共同点,三硝基甲苯的毒理,毒作用表现。
十三、介绍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中毒的处理和治疗,苯胺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预防,三硝基甲苯的诊断,处理原则。
十四、一般介绍氯乙烯的毒理和临床表现。
十五、重点讲解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十六、一般介绍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理化特性,预防,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十七、重点讲解尘肺概念,矽肺的概念,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矽肺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矽肺的并发症。
十八、介绍尘肺分类,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粉尘危害的控制,矽肺的病理改变,我国尘肺病标准,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患者安置原则。
十九、介绍中暑概念,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振动的主观感受(全身振动,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的处理原则,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听觉系统),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
二十、重点讲解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概念,我国职业病名单中的8种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研究。
二十一、重点讲解职业伤害的定义、分类,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二十二、一般介绍职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四章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目的要求】
一、掌握:生产性粉尘的控制与防护原则;矽肺的有害因素与防控。
二、熟悉:硅酸盐尘肺、煤工尘肺等其他尘肺病的有害因素与防控。
【教学内容】
一、介绍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对健康的危害、尘肺病发病现状及防控对策。
二、重点讲解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来源、矽肺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断,矽肺的防控对策。
三、介绍其他尘肺病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五章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目的要求】
一、掌握: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与防控。
二、熟悉:气相条件、振动、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的危害与防控。
【教学内容】
一、介绍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二、重点讲解噪声的来源、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三、介绍其他物理因素对健康危害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与防控。
二、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的治病因素与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介绍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来源与分类。
二、重点讲解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识别确认及防控对策。
三、介绍常见职业性肿瘤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控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七章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目的要求】
一、掌握:炭疽的病因与防控。
二、熟悉:布病、森林脑炎的病因、危害与防控。
【教学内容】
一、介绍生物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二、重点讲解炭疽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对策。
三、介绍布病、森林脑炎对健康危害及防控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八章其他职业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相关职业病对健康的危害。
二、熟悉: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与防控。
三、了解:职业性五官疾病的危害与防控。
【教学内容】
一、介绍相关职业病对健康的影响。
二、重点讲解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三、介绍职业性五官疾病对健康危害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九章职业性伤害
【目的要求】
一、了解:职业安全与职业伤害的现状、意义和任务。
二、熟悉:职业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其主要原因。
三、熟悉:职业伤害的调查方法与评估及其主要原因的危害与防控。
四、熟悉:职业伤害的研究现状及防控对策。
【教学内容】
一、介绍职业安全与职业伤害的现状、意义和任务。
二、重点讲解职业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其主要原因、调查方法与评估及防控。
三、介绍职业伤害的研究现状及防控对策。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十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的方法和依据。接触评定的概念;接触评定的方法;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采样方式、测定方式、样品的采集。常见生物监测类别;生物监测策略;生物监测的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
二、熟悉:生物监测的特点。通风方法的分类;照明的基本概念、形式及卫生标准、采光系数及卫生标准;劳动场所照明卫生学评价。
三、了解: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车间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个人防护用品概念;防护头盔;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呼吸防护器;防噪声用具;皮肤防护用品;复合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养。
【教学内容】
一、介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的方法和依据。
二、重点讲解常见生物监测类别和生物监测的特点。
三、介绍生物监测策略和生物监测的卫生标准。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一、掌握:职业生命及其质量概念;提高职业生命质量;职业健康检查类型;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概念。
二、熟悉:职业卫生服务内容;我国的职业卫生服务特点;作业场所健康促进内容、规划与调查。
三、了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类别和职业卫生监督。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职业生命及其质量概念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二、介绍职业卫生服务内容和我国的职业卫生服务特点。
三、介绍我国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监督的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
【目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教学内容】
一、介绍我国主要行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导读、多媒体教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研室
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