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10-09 08: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医学心理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

 

课程编号:XJ0102001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理论34

 

一、实施方案

医学心理学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所涉及的基本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体系;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要了解和熟悉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应激和应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掌握为现代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所必需的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医学生认识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体,而是社会化的人;心理社会因素是否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及都有重要影。

因此,依据本课程新修改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知识性质、授课条件及方式,建立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逐步改变单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掌控及记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风。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①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考核包括自主学习;PBL教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力求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②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考核实行开卷考试。试题除了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外,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③总成绩的构成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其中形成性评价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的卷面成绩如低于60分,课程总成绩计不及格。

 

二、实施方法

本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实用对象:

全校选修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学生。

1、自主学习。

   选择 “心理发展与健康”章节作为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通过教研室网络课程、图书馆及网络媒体等途径,在对课程基本知识及重难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与自身或临床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展学习并提交相关作业。作业的题目呈开放式。

    考核形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定,重点考核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

2PBL教学

    安排1次PBL教学。授课教师预先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规范的心身疾病或有心理行为问题的病人。学生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基础,带着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体等途径收集资料,建立假设,小组讨论,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教学方式:分组讨论学习。  

    考核形式:授课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团队协作或PPT制作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

3、课堂作业

    在授课过程中,选择课程其中部分知识点进行随堂作业,学生现答现交。强化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加深学生对医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形式: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上交作业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三、成绩评定方案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1、形成性评价成绩:

    以下几个方面分值为:自主学习30%;PBL教学40%;课堂作业30%。

2、终结性考核:

    实行开卷考试。题型:根据教学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主。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其中形成性评价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的卷面成绩如低于60分,课程总成绩计不及格。

 

特别提示:

    开学第一次课的任课教师,利用5-8分钟的时间,详细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试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具体考核的时间等。

 

 

      医学心理教研室

         2015年7月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