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教案 第十章
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_任课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及时间:全校医学专业 限选课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教 具: 多 媒 体 电脑
基本教材: 医学心理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心理学理论和内涵,情志病证的防治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继承和发扬中医心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情志致病的病机
教学重点: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内涵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通过与经典文献与中医临床案例的给合,加深学生对中医心理学理论与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课时安排: 3 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内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有哪些?
2、中医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3、情志致病的心理疗法有哪些?
教学后记:_ 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 手段 |
2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5分钟
|
第十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心理学概念: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研究心理因素在防治疾病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简述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萌芽、形成、发展、完善时期。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理论 具体讲授中医心理学的5个理论 一、形神合一论 二、心主神明论 三、五脏藏神论 四、人格体质论 五、阴阳睡梦论
第三节 中医情志病证 结合中医临床及文献的案例分析讲解 一、情志致病病机 气机升降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精、气、血、津液失常、 情志化火伤阴、经络不利 二、情志病证的防治 情志病的预防: 1.清静养神 2.四气调神 3.悦乐养神 4.和畅情志 情志病的心理治疗: 1.以情胜情法 2.移情易性法 3.暗示解惑法 4.气功疗法 引入案例讨论分析
第四节 中医心理研究 通过介绍中医心理学近30年的文献整理和科研的成果,介绍研究较深入,有发展前景的几个方面。 一、基于“阴阳”命题提出新学说 二、以“情志伤脏”理论为核心的实验研究 三、情志疗法的应用研究
结语 出复习思考题: |
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以中医医案导入本章内容。 列表说明,方便记忆。
结合经典文献讲解
反复讲解,强调其重要性。
结合临床讲授
引入案例讨论分析以,加深理解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