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_任课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及时间:全校医学专业 限选课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教 具: 多 媒 体 电脑
基本教材: 医学心理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有系统完整的理解 ,为学习医学心理学及其涉及的研究领域、维护人类的健康水平,预防心身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认知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人格倾向性。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通过相关理论及重要实验的配合讲解,加深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
课时安排: 4 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什么是心理,人类心理的实质什么?
2、什么是认知过程?情绪、意志和人格的区别?
3、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的特点
教学后记:_ 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讲课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反映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生动的体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将同学们在生活中认识到的心理过程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使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研室主任意见: 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续页)
时间 分配 |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
教学方法与 手段 |
25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7分钟
3分钟
|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一、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二、心理是脑的功能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像。心理依赖于客观现实而存在;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头。 四、心理的主观性与实践性 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第二节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与知觉 1.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知觉的定义:是脑对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3.感觉和知觉的特点: 感觉的特点:(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和相互作用;(3)感受性的发展 知觉的特点: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二)记忆 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 依据信息在人脑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 1. 感觉登记:当感觉刺激停止以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像的记忆。(几秒钟以内) 2.短时记忆:信息经过注意能保存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7±2) 3.长时记忆:信息的储存超过一分钟、能在头脑中长久保留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无限) 知识扩展:认知过程中的学习过程。 补充: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三)思维 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点:(1)概括性(抽象概括)(2)间接性 3.思维的分类: (1)依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划分 (2)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 (3)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划分 4.思维活动的一般形式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体现在产生原因、发生过程、表现上 (三)情绪的两极性 (四)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心情、激情、应激 (五)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意志过程(自学)
第三节 人格 人格定义: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人格的倾向性 (一)需要:有机体内部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匮乏而产生的不平衡状态。 具体讲马斯洛(A. H.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动机:一种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动机冲突
二、人格心理特征 1.介绍能力的概念、分类与个体差异: 能力定义: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人格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2.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举例讲解气质的体液学说 3.性格:人对现实典型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介绍性格的成分,和几种主要的性格类型学说 (1)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 (2)根据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 (3)根据心脏病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划分 (4)特尔的特质理论
学习小结 复习思考题
|
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以提问法导入, 提高学习对本课程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反复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列表说明,方便记忆。
配合知识点的心理图片讲解。
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反复讲解,强调其重要性。列表说明,方便记忆。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实例讲解,帮助理解,提高兴趣
配合该知识点图片讲解,加深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 请学生思考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启发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