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大纲

发布时间:2021-12-15 16:57:38 浏览次数: 【字体:

《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学分:2

学时:32学时(线下16学时;线上网络8学时;实训4学时;见习4学时)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性质】通识课(必修课)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包括理论、实训、见习)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遵循人际沟通基本规律,熟悉医患关系的基本准则。能积极运用沟通理论、方法与手段,在自爱自强、医者仁心的同时,发扬尊重患者、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2.知识目标:

在掌握人际沟通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医患沟通的基本准则和理论基础,掌握不同阶段和针对不同人群的医患沟通知识。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医患沟通理论和方法进行沟通的能力,包括倾听的基础能力、在不同诊疗阶段与各类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能力、与医疗团队间合作的沟通能力、评价自己医患沟通实践技能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评定课程教学效果,获得教学信息反馈,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学生学习。

2.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程是限选考查课,课程成绩评定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从平时成绩、线上学习、实训成绩和见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终结性评价主要从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考核成绩总分100分,具体为:平时成绩占40%,期考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项目

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

成绩比例

考核时间

平时成绩

(形成性评价)

平时成绩

考勤+平时作业

10%

平时

线上学习

线上成绩

10%

实训成绩

实训评估

10%

见习成绩

见习评估

10%

期考成绩

(终结性评价)

期末试卷

开卷

60%

期末

 

 

【参考书目】

1.教材:《医患沟通技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7

2.参考资料:

《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8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医患沟通的意义和价值,并确立信念:医生的“换位思考”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同时更好地实现医生在岗位上的价值。

2.知识目标

①能够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

②能够说明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与医患关系主要类型。

③能够说明中医医患沟通的特点。

3.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在医患沟通中“换位思考”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线下2+线上1)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 医患关系与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

1.1中医学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1.2西医学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

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

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

1.3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

2. 中医学对医患沟通问题的认识

2.1“医乃仁术”思想指导下的德医并重观

2.2“必一其神”原则指导下的医患互信观

2.3“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的医患互动观

3. 中医医患沟通的特点与意义

3.1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3.2天人合一,注重全面整体

3.3三因制宜,注重个性差异

3.4善治未病,注重健康教育

3.5注重与患者的接触

3.6医理易于被患者认识与理解

3.7中医医患沟通的意义

【考核重点】

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中医医患关系的特点与医患关系主要类型;中医医患沟通的特点。

 

第二章  医患沟通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医生与患者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信奉医院作为医生的工作场所,需要医生优先尊重并理解患者这一立场。

2.知识目标

①能够理解医患沟通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医患沟通公共关系的传播效果,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能够理解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心身相关及其影响因素、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理需要等医护沟通中心理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3.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医患关系案例进行基础分析。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线下1+线上2)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 医患沟通中的公共关系学基础

1.1公共关系概述

1.1.1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

服务型公共关系

维系型公共关系

内外兼修的公共关系

1.1.2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坦诚原则

言行表里如一原则

双向沟通传播原则

平等对待沟通原则

依法和道德原则

1.2医患沟通中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受众选择“3S”论

1.3医患沟通中公共关系的传播效果

(一)信息层级

(二)情感层级

(三)态度层级

(四)行为层级

2. 医患沟通中的心理学基础

2.1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三)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

平等原则

相容原则

互利原则

信用原则

(四)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2.2患者的心理需求

2.2.1患者的角色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角色认同的差异

2.2.2患者的心理需要

2.2.3患者的心理特征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疾病各期的心理特征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2.3医护人员的心理需要

(一)医护人员的角色

(二)医护人员的心理需要

医护人员的生存需要

接纳、被接纳及尊重、被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医护人员的心理特征

3. 医患沟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考核重点】

医患沟通中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患者的心理需求。

 

第三章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在医患沟通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尊重患者、敬佑生命的医者精神。

2.知识目标

能够说明人本原则、尊重原则和平等原则的主要内容。

3.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医患沟通问题。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线下1+线上1)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 以人为本

一、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人的整体

二、“医乃仁术”、“仁术统一”的中医学人本思想

2. 平等

一、诚信原则

二、行善原则

三、公正原则

3. 尊重

一、自主性原则

二、知情同意原则

三、患者有利原则

四、保密原则

【考核重点】

医患沟通的人本原则、尊重原则和平等原则。

 

第四章 医患沟通中应具有的道德与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人文素养是医患沟通技能的基础,高尚的医德是医生从业的基本素质。

2.知识目标

①能够说明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要保持这样的态度。

②能够简要说明共情的含义,并能结合临床体会理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共情。

3.能力目标

能够将医务礼仪要求运用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线下1+线上1)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 道德素养

1.1医德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医生的道德权利和义务

(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1.2医德中的诚信与荣誉

(一)诚信在医疗中的重要性

(二)建立医务人员的荣誉感

1.3医德中的审慎与保密

(一)医德中的审慎

(二)医德中的保密

1.4医德中的情感与人性

(一)医德中的情感

(二)医德中的人性

2. 职业素养

2.1工作态度

(一)认真负责

(二)一视同仁

(三)善意和蔼

2.2合作精神

(一)谦虚好学

(二)尊重同行

2.3心理素质

(一)健全的人格

(二)稳定的情绪

(三)坚定的意志

2.4学习能力

(一)通晓人文知识

(二)终身学习能力

【考核重点】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共情的含义和方式方法。

第五章 中医医患沟通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是建立在医生自爱自强的基础上的。

2. 知识目标

①能够说明中医医患沟通的内容。

②能够说明中医医患沟通的方法。

3. 能力目标

能够将中医医患沟通的方法运用在临床实践中。

【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中医医患沟通的内容

1.1医学观念沟通

(一)对医学期望的差异

(二)对医学复杂性认识的差异

(三)对医学风险认识的差异

(四)对药物作用认识的差异

1.2医学信息沟通

(一)基本信息

(二)诊疗信息

(三)权利和责任信息

1.3医学情感沟通

2. 中医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

【考核重点】

中医医患沟通的内容;中医医患沟通的方法。

 

第六章 询问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尊重与理解是询问的基础态度,并理解到询问的过程中允许患者真实表达是有效医患沟通的基础。

2.知识目标

理解“询问”这一技能是医患沟通技能的基础之一,也是医生全面、准确获取患者信息、进行正确诊断和诊疗的前提。

3.能力目标

掌握临床实践中询问的程序、询问的技能与技巧,并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询问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一、询问的概念

二、询问的基本原则

(一)简洁

(二)具体

(三)有序

(四)确认

(五)友善

2. 询问技能

一、开放式询问

二、封闭式询问

三、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的有机结合

四、聚焦式询问

五、选择式询问

六、中立式询问

七、善用辅助性语言

3. 不同医疗场合的询问步骤

一、门诊

(一)医患特点

(二)询问步骤

二、病房

(一)医患特点

(二)询问步骤

4. 询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考核重点】

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的有机结合;门诊与病房问诊的特点和步骤。

第七章 倾听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倾听是尊重患者的基础,接受关注患者反馈的这种价值信念。

2.知识目标

熟悉倾听的概念与基本原则,倾听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3.能力目标

掌握倾听的技巧和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1线下+1线上)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倾听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1.1倾听的概念

倾听是指医生听取患者诉述的过程,是一个接受和感受患者全部信息的过程。

1.2倾听的基本原则

   (一)安神定志

   (二)沉着自信

   (三)积极主动

   (四)耐心细致

   (五)及时反馈

   (六)保持恰当的姿势与距离

2.倾听技能

2.1倾听基本技能

   (一)催促

   (二)重复

   (三)沉默

   (四)归纳与确认

2.2倾听高级技能

   (一)支持与同感

        1.积极反应

        2.积极认同

        3.积极支持

        4.积极互动

   (二)直接明示主题

   (三)严肃认真的对话或争论

   (四)恰当的病情解释时机

   (五)肢体语言的倾听

3.特定人群、特殊情况下的倾听技能

3.1因年龄问题导致诉述病症困难

3.2女性患者羞于表达病症

3.3由于性格或情绪等原因不愿意交流

3.4为试探医生医术而沉默不语

3.5患者喋喋不休但缺乏条理和重点

3.6患者过度依赖医生

3.7患者为残障者

4.倾听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4.1急于下结论

4.1轻视患者

4.3干扰及转移患者话题

4.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4.5倾听技巧运用不恰当

4.6依赖仪器不重视询问

4.7医患交流时间过短

【考核重点】

倾听的基本技能;倾听高级技能。

 

第八章 医患沟通中的非言语沟通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非言语沟通对患者的意义与价值,为更好地尊重和理解患者,开始学习关注肢体语言的意义。

2. 知识目标

能够识记非言语沟通在沟通中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力目标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非言语形式的训练,并在与人沟通中加强非言语方面的修养。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非言语沟通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1.1非语言沟通的含义

1.2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真实性

模糊性

共同性

情景性

1.3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表达情感

获得语言之外的信息

显示关系

2.非语言沟通的形式

2.1体态语言

2.2表情

2.3触摸

2.4仪容仪表

2.5环境布置

2.6辅助语言与类语言

语调

语气

言语中的停顿

音质、音量

语速

类语言

3.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通俗、准确

协调、自然

适度、温和

灵活、应变

【考核重点】

非言语沟通的含义、特点及作用;非语言沟通的形式;辅助语言与类语言的作用。

 

第九章 医疗告知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换位思考”在医疗告知中的重要意义,并信奉在任何诊疗阶段都需要尊重和理解患者这一立场。

2.知识目标

掌握告知技巧;熟悉不同环节与场合的告知和特殊对象的告知。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诊疗不同阶段沟通告知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2线下+1线上)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首先以案例导学,再进入课程学习

1.告知原则

2.告知内容

2.1法律规定告知内容

2.2古代医家告知内容

   (一)告知诊断及依据

   (二)告知拟采用的治疗方案

   (三)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四)告知预后

   (五)告知疗程

   (六)告知病因

   (七)告知改变生活方式

2.3中医诊疗告知内容

   (一)中药内服

   (二)中药外用

(三)针灸推拿

3.告知技巧

3.1不同情境下的告知

3.2特殊对象的告知

3.3跨文化告知

3.4对涉及患者个人生活方式或观念的告知

3.5使用高值药物、材料的告知

【考核重点】

不同环节和场合的告知及其具体方式方法。

 

第十章 接诊流程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和蔼的态度和规范的仪表对患者依从性的重要意义,并能结合案例判断何为正确的接诊态度。

2.知识目标

掌握接诊初中后期的方式,熟悉接诊前的准备,接诊初期的导入,了解如何完整有序的获取病患信息。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接诊不同阶段的沟通和观察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接诊前的准备

一、对患者基本信息的了解

二、接诊要素的准备

(一)诊室环境

(二)诊疗工具

(三)医生必备条件

      1.心态调整

      2.态度和蔼、仪表规范

      3.保证必要的诊疗时间

2.接诊初期的导入

一、认识患者以及陪同人员

二、开始沟通、确认就诊理由

三、正确引导会谈方向

准备的表达

恰当的非言语沟通

努力表达爱心

不评价他人的诊疗

3. 接诊中期的询问与倾听

一、接诊中期的询问

询问技巧

精心安排

正确提问

合理使用过渡语言

尽量避免使用患者难懂的医学术语

询问中常见错误

二、接诊中期的倾听

(一)学会听

(二)注意听

(三)鼓励患者提问

(四)善于换位思考

4.接诊后期的结束方式

一、接诊后期的意义

二、结束接诊的技巧

(一)给患者留时间

(二)再次确认患者需求、达成共识

(三)预约下次就诊时间

【考核重点】

接诊初中后期的方式;询问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第十一章 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同样对患者的病情有深刻的影响,并初步确立尊重和理解患者家属的意识。

2.知识目标

掌握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了解患者家属行为干预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3.能力目标

学生将掌握倾听、理解和尊重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同时也掌握在必要时打断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

【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患者家属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1.1心理特点

缺乏医学常识,要求减少诊疗措施,降低医疗费用

稍懂医学知识,片面理解,要求改变医疗方案

敏感冲动,治疗过程稍有不顺即产生过激行为

1.2行为特点

(一)不良影响

(二)应对策略

针对各类家属进行论述

2.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

重视患者家属心理感受,及早做好心理疏导

尊重患者家属知情权利,及时告知病情及诊疗方案

优化治疗方案,争取家属理解支持

了解患者家属背景,选择恰当语言沟通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耐心做好沟通交流

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正确处理送礼问题

【考核重点】

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

 

第十二章 医疗团队间的沟通技能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学生将意识到医院的制度和组织沟通方式对医生的心态有着重要的意义,信奉自爱自强、医者仁心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2.知识目标:

能够说明医疗团队的含义;能够理解正确处理好医疗团队间关系的重要性;能够概述医疗团队间各个科室间沟通的原则及技能。

3.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在医院内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1线下+1线上)

【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内容】

1.医生与医生

1.1医生与医生沟通的重要性

1.2医医沟通的原则

以患者健康利益为核心的原则

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原则

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原则

1.3医医沟通的技能

与上级医生的沟通

与同级医生的沟通

与下级医生的沟通

与实习医生的沟通

与进修医生的沟通

2.医生与护士

2.1医护沟通的重要性

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营造和谐气氛,增加工作热情

2.2医护沟通的原则

平等合作原则

相互监督原则

互相支持原则

相互尊重原则

2.3医护沟通的技能

建立理想的医护关系模式

医护之间相互学习

科室定期组织会议

建立医护联合查房制度

   3. 医生与医技人员

3.1医生与医技人员沟通的重要性

3.2医生与医技人员的沟通原则

及时沟通原则

相互尊重、信任原则

相互学习的原则

相互配合的原则

3.3医生与医技人员的沟通技能

与检验科的沟通

与影像科的沟通

【考核重点】

       医生与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人员沟通的基本原则。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1

绪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2

医患沟通的理论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时线下+2学时线上

3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4

医患沟通中应具有的道德与职业素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5

中医医患沟通

线下教学

0.5学时线下

6

询问

线下教学

1学时线下

7

倾听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8

医患沟通中的非言语沟通

线下教学

1学时线下

9

医疗告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10

接诊流程

线下教学

1学时

11

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线下教学

0.5学时

12

医疗团队间的沟通技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学时线下+1学时线上

实训

问诊训练

实训

4学时

见习

医患沟通见习

见习

4学时

考核

考试

考试

3学时

合计

 

 

32学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