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设计(选择)

发布时间:2017-10-08 14:51:43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章节 第四章 4.1-4.2 授课学时 2
所属院、部 信息网络中心 设计者 唐晓年
授课专业 信管 授课年级 2015信管1班
一、引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现实中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情况很多,如以学生上课为例,根据课程表的安排,学生必须判断当天是星期几,然后带相应的课本去教室上课。又如行走到十字路口,行人必须根据红绿灯的至少选择停下来还是继续行走。
二、学习目标 知识 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 掌握IF语句的一般形式 熟悉IF语句的特点 技能目标:利用IF语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比较大小)和生活问题(如托运费的计算)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强调判断的重要性,类比生活中的问题理解C程序的选择结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IF语句结构和执行流程 难点:IF语句的配对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对程序的组成,运行流程,测试方法已有一定基础。 2.教学预测: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能够选择语句
四、教学过程: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时间(分钟) 授课者的工作 学习者的工作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导入: 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及生活中的列子提问: 1、 输入2个数,求最大的数该如何实现 2、 计算居民电费:如果用电量超过300度,每度电1元,否则每度电0.7元 4.1 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 1、介绍选择结构 2、分别用自然语言及流畅图写出2个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3、讲解例子4.1 4.2 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熟悉语句的一般形式 1、if语句的一般形式:    if (<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课堂练习1: 编程:输入任意3个自然数,然后输出最大的数 讲解课堂练习,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部分。 2、重点讲解注意事项(容易出错) l if后面的<表达式>一定要有括号。 l if和else同属于一个if语句,else不能作为语句单独使用,它只是if语句的一部分,与if配对使用。因此程序中不可以没有if而只有else。 l 只能执行与if有关的语句或者执行与else有关的语句,而不可能同时执行两者。 l 如果<语句1>和<语句2>是非复合语句,那么该语句一定要以分号结束,如【例4.3】中的printf语句。 l if语句的表达式可以是任意类型的C语言的合法的表达式,但计算结果必须为整型、字符型或浮点型之一。 结合注意事项讲解例子4.3 课堂练习2: 编程:输入任意3个自然数,然后从大到小输出 这三个数 讲解课堂练习:对比课堂练习1,注重分析流程图。 作业:P112 4,5 思考: 这2个例子有哪些共同点? 还有相似的例子吗? 熟悉图4.3的执行流程: 条件为真的执行语句有哪些? 条件为假的执行语句有哪些? 现场编写程序完成练习。 学生结合注意事项,比对自己在课堂练习1中出现的问题 画出4.3的流程图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1).本章主要采用观摩式加现场调试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 2).通过观摩教师演示,多媒体PPT课件、程序现场调试和讲解等教学手段,通过引导、观摩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通过讲解例子和 编写课堂练习1和课堂练习2,要求能编写无错误并能完成相应功能的程序,如果程序出错,通过讲解学生,一般能自己发现错误并修改,
六、摘要或总结 总结: 选择结构是c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也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学生多加强联系,熟练掌握方可。
七、学习资源: 1.教材:C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浩强 2.参考资料:《CPrimerPlus》 中文版
八、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课堂练习学生的上机表现,发现小部分学生对程序的基本结构还不够了解,导致不能分析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第三章的顺序结构。大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较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及生活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本设计知识点从简到难,逐步引入,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分析问题透彻,逻辑行强,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互动环节能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并通过实例和课堂练习对理论知识加以印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