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实践技能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实践技能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Z0606008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51,理论27,实验(见习)24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力求加强心理咨询的技能培训。根据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方面,既有基础理论课,帮助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咨询技术实例,使学生学会初诊接待和实施心理测验,最后通过实习实践,使学员具备心理问题筛选鉴别能力和心理测验的实施能力,以及作为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心理咨询实践,使学员掌握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员对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判断能力、心理咨询实施能力、心理咨询效果评估与处理能力,具备独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
2.建立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际的咨询和临床治疗中能够独立运用相应的技巧。
3.建立态度目标。
心理咨询是在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运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
【目的要求】
1.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如何建立自己的咨询室,如何进行咨询,在咨询中如何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境,从而初步形成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2.实务技能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要作的准备;明确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的条件;掌握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反应、同感的技术;深刻理解作为一名咨询师的觉察能力及洞察力要如何培养;掌握提问技术、即时化技术、沉默技术、自我表露技术和面质技术五种咨询中常用的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心理咨询师操作入门
第二部分 倾听反应
第三部分 同感力
第四部分 觉察力
第五部分 洞察力
第六部分 沟通力
第二章:叙事治疗
【目的要求】
1. 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叙事治疗的哲学观和理论假设,掌握叙事治疗中外化、重写和解构三大技术以及局外见证人、书信、宣言等进阶技术,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叙事进行咨询。
2. 实务技能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叙事治疗的产生;理解叙事哲学观的三个理论渊源: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对知识和权力的相关论述;理解叙事治疗的理论假设;了解叙事咨询师的角色。明确外化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外化的步骤;了解外化的注意事项和常用句式,从而正确运用外化。了解叙事治疗师的态度;.理解叙事治疗师在咨询前要做的身心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解构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什么是解构的聆听;明确解构的问话有哪些;正确掌握解构的技巧。了解叙事治疗都有哪些进阶技巧;明确各种进阶技巧的治疗助益;学会适时使用各种进阶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寻访叙事哲学观
第二部分 探索叙事技巧——外化
第三部分 叙事治疗的态度
第四部分 探索叙事技巧——解构
第五部分 探索叙事技巧——重写
第六部分 叙事治疗技巧进阶
第三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目的要求】
1. 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发展背景、基本理念、咨询假设与基本流程,掌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要技术及其在教师咨询、团体辅导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2. 实务技能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发展背景和基本精神;掌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假定和基本流程;明确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如何开始、怎样设定良好的目标;掌握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学会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中休息与正向回馈阶段所使用的技术;初步掌握如何在实践中实施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假设
第二部分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术
第四章:森田疗法
【目的要求】
1. 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一疗法独特的东方生存理念与智慧。掌握森田心理训练的四阶段训练——静卧训练、轻作业训练、重作业训练、社会生活训练,以“顺应自然”理念为基础的15种自我调节策略,让学生具体、明确地掌握森田心理训练程序及可应用于咨询及日常生活的自我调节策略。
2. 实务技能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森田疗法产生的背景;明确心理问题、困扰产生的动力与内在机制;了解神经质症的特点;理解顺应自然的深刻内涵;掌握情感活动的5大规律以及应对情绪情感的“四不一任”原则;理解森田心理训练各阶段的特征及意义;掌握如何进行森田心理训练和15种自我调节技术,学会将“顺应自然”的理念付诸实践。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榜样篇
第二部分 陷阱篇
第三部分 方向篇
第四部分 训练篇
第五部分 自我调节篇
第五章:团体辅导
【目的要求】
1. 总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影响机制、常用技术、设计原则、评估方法等知识,了解国内外团体心理咨询发展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水平及成果,初步形成团体咨询的基本技能。
2. 实务技能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类型、功能、目标、原则以及团体心理咨询与个别心理咨询的异同;了解团体心理咨询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态以及发展趋势;明确心理咨询理论、人际沟通理论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影响;了解团体领导者的条件、角色、功能、专业伦理与训练要求;明确团体心理咨询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团体心理咨询过程的常用技术和结构式团体练习的操作;学会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并明确团体心理咨询评估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团体辅导理论(一)
第二部分 团体辅导理论(二)
第三部分 团体辅导操作实务(一)——团体准备
第四部分 团体辅导操作实务(二)——团体实施
第五部分 团体辅导操作实务(三)——团体评估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深入分析大量的成功的心理咨询案例,使学生熟悉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掌握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与技巧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做心理咨询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本课程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案例并通过现场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理论教学,教授叙事治疗哲学观与技巧;
2.讨论答疑,巩固、提升叙事治疗理论、技巧的学习与掌握;
3.专家督导,提升运用叙事治疗进行心理咨询的技能与水平。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 |
学时分配 |
第一章 |
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 |
3 |
第二章 |
叙事治疗 |
6 |
|
案例讨论和实践 |
6 |
第三章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
6 |
|
案例讨论和实践 |
6 |
第四章 |
森田疗法 |
6 |
|
案例讨论和实践 |
6 |
第五章 |
团体辅导 |
6 |
|
案例讨论和实践 |
6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非闭卷
2.考试成绩评定:平时课堂讨论、书面作业、实践见习和考勤共占40%;期末考试占60%。
3. 评价方法: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网络资源学习,由指导老师进行引导,学员3-5人一组(咨询师、求助者、观察员)进行技能演练。也可采取角色扮演观摩的方式进行指导,辅导老师请学员上台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求助者,给定或不给定主题,由学员完成咨询过程,辅导老师进行指导。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心理咨询实操技能训练手册》,李元榕,知非编著,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7月
2.参考资料:
江光荣著,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 ,民族出版,2005。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民族出版,2005。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2005。
撰写人:梁宝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