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J0606021
课程类别:考查课
课程性质:限选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4,理论28,见习3,考核3 。
一、课程简介
公共关系学是以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应用性及综合性很强,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外延很广,主要掌握三大核心基础理论: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公共关系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先于西方兴起,而后在80年代传入中国。因此理论与实践都还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主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特征;理解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原则;能够辩识与公共关系的学科概念。掌握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2.建立能力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社团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责。(2)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并能进行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解决商务公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的获取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公共关系学在各行各业中应用愈发广泛,价值属性也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了解公共关系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公共关系的正确认知。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特征;理解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原则;能够辩识与公共关系的学科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界定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公共关系概念的特殊性
难点: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掌握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理解公共关系在中国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重点:公关在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难点:公关在每个阶段的特点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
【目的要求】
掌握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理解公共关系主体的工作原则;了解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社团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
难点:公共关系主体的工作原则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目的要求】
掌握公众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了解内部公众的重要性,掌握员工、股东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外部公众的重要性,掌握外部公众管理的工作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众的特征和分类
第二节 公众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基本目标公众
重点:公众的特点及分类
难点:公众心理的分析及其四大意义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目的要求】
理解传播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的效果层次;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原则;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掌握选择公关传播的媒介的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和模式
第二节 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
重点:传播的含义及其特点
难点: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选择公关传播的媒介的原则。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公共关系有哪些基本功能,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了解并熟悉公共关系的原则,并在公关活动中如何贯彻执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责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功能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原则
重点:公共关系的功能-直接、间接
难点:公共关系的原则。
第九章 公共关系的模式
【目的要求】
了解公共关系战略型模式及战术型模式的区别;理解各种公关活动模式的适用领域;掌握运用各种模式开展公关活动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第二节 战术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重点:公共关系战略型模式及战术型模式的区别。
难点:各种模式开展公关活动的方法。
第十、十二章 公共关系应用技术——口语与文字传播
【目的要求】
了解口语与文字传播的特点及技巧,掌握日常接待、沟通性会议、演讲、商务谈判等口语传播手段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重点掌握新闻稿、公共关系广告及常用公关文书的写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与文字传播的概述
第二节 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
第三节 文字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新闻稿、公共关系广告及常用公关文书的写作。
难点:口语与文字传播的特点及技巧。
第十三章 公共关系的礼仪与技巧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各类公关礼仪的概念、技巧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常用礼仪
第三节 医务人员的礼仪
重点:掌握各类公关礼仪的概念、技巧。
难点:注意事项与实际运用。
第十五章 公关专题活动
【目的要求】
主要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及程序,熟悉庆典活动举办的流程,掌握展览会的组织与策划,了解宴请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举办赞助活动的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发布会
第二节 庆典
第三节 展览会
第四节 宴请
第五节 赞助活动
重点:掌握各项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了解其准备工作。
难点:注意事项与实际运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公共关系概念的特殊性,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及研究内容
2、公关在中国兴起的必然性,公关在每个阶段的特点
3、理解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公共关系主体的工作原则
4、公众的特点及分类,公众心理的分析及其四大意义
5、传播的含义及其特点,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选择公关传播的媒介的原则。
6、公共关系的功能-直接、间接,公共关系的原则。
7、公共关系战略型模式及战术型模式的区别,各种模式开展公关活动的方法。
8、掌握新闻稿、公共关系广告及常用公关文书的写作,口语与文字传播的特点及技巧。
9、掌握各类公关礼仪的概念、技巧,注意事项与实际运用。
10、掌握各项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了解其准备工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视频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反客为主”,引起学生兴趣。辅以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进行市场调查,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实践报告,并在课堂上派代表上台讲述。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而后各抒己见,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达到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学时安排具体如下:
学时 |
节次 |
授 课 内 容 |
任 课 教 师 |
授课类型 |
3 |
1-3 |
第1章 绪论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2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3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4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5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9章 公共关系的模式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公关活动实践 |
史珺 |
实践课 |
3 |
1-3 |
第10-12章 公共关系谈判与写作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13章 公共关系的礼仪与技巧 |
史珺 |
多媒体 |
3 |
1-3 |
第15章 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复习 |
史珺 |
多媒体/复习 |
3 |
1-3 |
考试 |
史珺 |
考核 |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非闭卷,模拟练习,公关文写作。
2、考试成绩评定:本课程是考查课,考核成绩总分100分,具体为:教师考勤占10%,课堂讨论、作业成绩占40%,期考成绩占50%。
3、评价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平时掌握知识的情况,实践活动中能否充分理解理论核心并懂得加以运用。评价以公关文写作程度水平为主,现实使用为辅。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公共关系学》,关晓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第一版
教参:《现代公共关系学》, 鄢龙珠,清华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实用公共关系写作》(美)道格.纽瑟姆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网络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