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研室简介
流行病学教研室成立于2017年7月,是从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基础上设立。现有教师7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是一支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教研室下设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配备二代基因测序仪、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生物安全柜、核酸/蛋白定量仪、凝胶成像系统、超纯水器等大量先进教学设备,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研室承担了我校研究生、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等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均为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流行病学》课程有助于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以便他们在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学会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预防医学》课程培养医学生学会综合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等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大健康观念,学会探讨人群健康水平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通过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和防治伤残。教研室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专业基础教育、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为建设好本学科,教研室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研室成立以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余篇。同时,教研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各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本教研室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为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医学人才、中医药人才、临床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