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7预防医学本科专业)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儿童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为帮助考生明确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儿少卫生学的定义、任务和内容;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 2.熟悉:儿童少年的基本特征及其学科研究内容之间逻辑关联。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发展历程,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维护儿童少年成长环境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卫生学及其研究对象、年龄范围 2.儿童少年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 3.儿童少年生存与发展权利 4.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研究内容及理论 5.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特性 6.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发展 第二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长、发育、成熟及生长发育可塑性的概念 2.熟悉: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3.了解:生长发育的进化论、生态观、整体观、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 1.生长、发育和成熟的概念;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生长轨迹现象、追赶生长; 3.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的程序性,头尾发展律、近侧发展律、线性生长的规律; 4.生长发育体格、体能相关指标体系; 5.生长发育研究内容。 第三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相关概念;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包括体格、体能、身体成分和脑发育的基本特征。 2.熟悉:体力活动量标准及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作用。 3.了解:体型分类、体成分模型分型、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体格发:体格育的四个阶段:第一生长突增期、相对稳定期、第二生长突增期、生长停滞期。反映人体身体比例和体型的指标体系:身高胸围指数、肩盆宽指数、身高坐高指数、BMI。儿童青少年体型的变化及分类:Sheldon体型分类和Heath-Carter体型分类法。 2.儿童少年体能的发育:体能指标体系;儿童少年体能发育的特点:不均衡性、不平衡性、性别差异。 3.儿童少年体成分的发育及体脑发育的特征。 种族影响。 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概念、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2.熟悉:各年龄段儿童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个性及社会化发育过程和发育特征; 3.了解:儿童少年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教学内容: 1.心理行为发育等基本概念:心理行为发育、认知、感知觉、情绪情感、个性等。 2.儿童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理论和阶段,感知觉发育;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儿童语言的发展。 3.儿童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五章 青春期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青春期发育相关概念、年龄范围、分期及主要表现;青春期发动的相关概念;青春期发动的启动机制;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熟悉:青春期男女的性征分期;熟悉青春期形态发育及生长突增,生长模式及发育类型。熟悉青春期男女性器官形态、性功能和第二性征发育;熟悉青春期的机制及神经、内分泌调控特点。 3.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育,青春期发育异常(矮身材、高身材、性早熟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青春期定义、青春期发动的相关概念:青春发育进程、青春发动期、青春发动时相;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体格生长、内脏器官、内分泌功能、生殖系统、第二性征、体格及身体功能;青春期的分期。 2.青春期的发动机制:(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性下降;(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减弱。 3.青春期体格发育特点:生长突增,青春期体格生长突增的阶段性研究常用指标:突增开始年龄、突增开始速度、突增结束年龄、突增结束时速度、身高速度高峰、体重速度高峰。 4.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类型:早熟型、一般型、晚熟型。 5.青春期性发育特点:性腺、性器官、第二性征、性功能; 6.青春期性心理发育的特点及问题。 第六章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多维性;遗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熟悉:研究遗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主要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了解:了解儿童青少年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特殊易感;社会环境变化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的家族影响、种族遗传影响;表观遗传学;双生子研究。 2.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影响因素:地理气候因素、环境污染因素(大气污染、铅污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3.生长发育的社会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医疗卫生保障、家庭生活质量、文化和教育、现代媒体和娱乐方式) 4.生长发育的行为生活方式因素(饮食行为、营养、体育锻炼、睡眠) 第七章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横断面设计和纵向设计;生长发育现状正常值和理想值及生长发育标准的建立方法和异同;用离差法、百分位数法、Z评分法评价生长发育水平或等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生长发育调查的监测设计和序列设计;生长发育调查的实施步骤及质量控制;生长发育速度评价、发育匀称度评价和发育年龄评价。 3.了解:生长发育调查设计、生长发育测量技术和生长发育调查质量控制及伦理学原则,描述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及参考标准;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流程。 二、教学内容: 1.生长发育调查的设计:横断面设计、纵向设计的定义、特点、目的、优缺点;监测设计、序列设计的定义;生长发育的正常值和标准的制定; 2.生长发育评价的内容 3.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价方法:离差法(等级评价法、曲线图法)概念、评价标准、应用和优缺点;百分位数法;Z评分法。 4.生长发育速度的评价方法(年增长值、年增长率) 5.生长发育匀称度的评级方法(射高体重指数、身高胸围指数、BMI、Kaup指数和Rohrer指数) 第八章 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策略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少年健康维度和指标体系;当前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社会变革给儿童健康带来的新问题。 2.熟悉:人体功能水平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变化规律,说明在生命早期开展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 3.了解:儿童少年疾病谱的变化过程;讨论健康促进重要策略在儿童少年人群中的运用方式。 二、教学内容: 1.衡量健康的维度及其指标体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2.疾病谱变化;当前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社会变革与中国儿童少年新的健康问题。 3.健康的生命历程观:人体功能水平的生命历程变化规律、生命历程中的慢性病危险度长期累积现象。 4.儿童少年时期健康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观。 5.健康危险行为对人体健康损害作用的变现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差,联合作用,广泛存在) 6.全生命周期保健策略、生命初始1000天、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 第九章 儿童少年常见病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少年常见病的概念和类型。 2.熟悉:儿童少年常见病的现状和流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3.了解: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控的相关政策、策略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常见病的定义、流行特征、危险因素。 2.儿童少年常见病的类型(肥胖、视力不良、营养不良、龋齿、缺铁性贫血、牙周病、脊柱弯曲异常等) 第十章 儿童少年慢性病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慢性病、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的定义及分类;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的防治措施。 2.熟悉:儿童血压的测量方法和筛查标准;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等影响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3.了解: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的流行趋势。 二、教学内容: 1.儿童慢性病的定义、影响因素; 2.儿童慢性病、儿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哮喘的定义及分类、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危害、防治措施(三级预防)、流行趋势。高血压的筛查。 第十一章 儿童少年传染病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传染病概念;儿童少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现状;学校传染病流行过程特点;学校生活特点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影响儿童少年传染病易感性的因素;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 2.熟悉:传染病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传染病脆弱人群的原因;传染病预防中如何建立公共卫生预警系统。 3.了解:旧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新发传染病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传染病预防工作。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传染病的流行现状(疾病分布的特点、人群分布的特点、地域分布的特点、时间分布的特点);学校传染病流行过程特点;学校生活特点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影响儿童少年传染病易感性的因素; 2.传染病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传染病脆弱人群的原因。 3.儿童少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 第十二章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卫生的相关概念,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具备的特征,常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或障碍。儿童少年心理评估与诊断注意的三个关键点,行为指导的原则和青春期心理咨询的原则。 2.熟悉: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心理卫生问题的社区干预,青春期心理咨询程序。 3.了解:儿童少年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儿童少年常见心理障碍的治疗,青春期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心理卫生概述:心理卫生的相关概念、常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或障碍的种类、影响因素、预防控制;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应具备的特征。 2.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行为指导;心理卫生问题的社区干预。 3.青春期心理咨询的概念、原则、程序以及主要理论及方法。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伤害与暴力伤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伤害、虐待与忽视、校园暴力、自杀和自伤的概念。 2.熟悉:伤害控制相关理论及其应用,儿童少年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的危害及其控制。 3.了解:伤害、暴力、虐待、自杀和自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交通伤害、溺水、运动伤的预防与控制。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策略。 2.儿童少年故意伤害;虐待与忽视、自杀与自伤的概念、流行特征。 3.校园暴力与网络暴力的预防与干预: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屏障。 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卫生服务于学校卫生监督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的概念,学校卫生监督的概念、意义和法律依据。 2.熟悉:儿童少年卫生服务内容和学校卫生监督具体手段。 3.了解:中国儿童少年卫生服务体系和学校卫生监督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内容: 1.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的概念、服务体系;儿童保健服务体系和学校卫生服务体系。 2.儿童少年卫生服务的内容:生长发育的健康监测、心理卫生服务、校园安全管理与上海及暴力预防、体育与体力活动。 3.学校卫生监督的概念、内容、职责、法律依据、具体手段和基本程序。 第十五章 教育过程卫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2.熟悉:学习负荷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和规律,制定合理作业制度。 3.了解:体育卫生。 二、教学内容: 1.教育过程卫生;学习的生理心理基础;记忆的分级模式;学习记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2.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3.学习负荷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和规律。 第十六章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卫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教室的卫生要求,教室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卫生标准及要求;课桌椅的基本要求;学生(职工)餐厅的卫生要求;校车的卫生要求;学生宿舍的配置和卫生学要求。 2.熟悉:校址的选择,教学用房的合理布局;教室的通风换气和采暖;课桌椅的主要功能尺寸;使用电脑的姿势要求;饮水处和厕所的卫生要求;宿舍的卫生要求。 3.了解:学校用地及校园总平面布局;黑板及多媒体讲台卫生要求;课桌椅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电脑布置基本要求,使用电脑的环境要求;学生浴室的配置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校址及教学用房的卫生要求。 2.教室的卫生要求;教室采光和照明的要求;教室通风和采暖。 3.黑板及多媒体讲台的卫生要求;课桌椅的卫生要求。 4.电脑使用的卫生要求 4.学生(职工)餐厅的卫生要求。 5.校车的卫生要求。 6.其他生活和卫生设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