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研室简介

用于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评估:一、教学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2021-02-03 16:48:41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指导思想

1.课程的目标定位

本课程响应学校办学定位,为推进广西区域中医药文化传承、科研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主要面向中医桂派杏林师承班学生,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秉着“立德树人”、“传承创新”的原则,培养知识扎实、技能熟练,同时具有自学能力、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医学人才,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知识目标:能够列举中医外科疾病谱,能够准确说出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应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内外治治疗原则。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诊。素质目标:具有良好医德和服务意识,作风严谨、责任感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形成无菌观念、人文关怀意识。

2. 教育思想观念

本课程以服务和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宗旨,秉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高阶能力。教学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1.线上学习:老师提前在智慧树平台发布教学任务及学习资源,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段内观看教学视频。随后教师于约定时间在线上进行答疑、互动,指导学生的学习。

2.线下教学:线下教学重在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以翻转课堂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辅以知识点的串联及致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中医辨证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实训课以技能实操演练为主,锻炼动手操作能力,重在能力的培养;见习课通过医患接触沟通,除了巩固知识,更在于提高责任意识与人文关怀意识,重在素质的培养。

3.线上巩固拓展:经过线上学习-线下教学后,为巩固知识、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回到线上再次观看视频复习、完成课程作业或测验、学习讨论、前沿研究探讨等。

《中医外科学》课程线上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师生互动等,重在知识点和实操的规范化。线下通过理论、见习、实训相互串联,重在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以德为先,学而思,思而悟,悟而创,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研究有创新、有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1.线上教学的预置性与延展性。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发布教学资源,学生能提前学习。内容的延展:建有视频库、案例库、影像库、疾病诊疗指南、前沿研究等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时空的延展: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反复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享受线上教师的及时辅导、课后的针对性辅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及课后网上交流等,不必局限于固定的上课时间及教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2.线下教学体现高阶性。线下的理论课以病例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辅以知识点的串联及致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高阶性。

3.混合教学增加挑战度。混合教学要求老师具有更好的知识储备及课堂掌控力,对教学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合作能力等,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4.教学过程体现思政教育。线下教学在反复接触的病例或病人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悲悯为怀”“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