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上 中医外科学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
《中医外科学》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
2018-2019上学期
课程代码:BZ0315004
适用学期: 2018-2019上学期
适用年级、专业:2016中医定向班
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两方面。两方面内容反映于平时作业、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和见习等方面之中。根据我教研室制定的《<中医外科学>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结合本学期的具体情况,本学期的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读书笔记、平时作业、见习、出勤率四个方面,具体实施如下:
一、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书评——读书笔记:由任课教师统一布置作业,作业以课外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及文章的形式布置,通过课程中心群发布通知。学生必须按要求按时完成相关阅读并写出不少于3篇读书笔记(书评),要求在课程中心作业中完成,合格读书笔记(书评)字数不少于500字。教师根据书评质量及学生阅读量进行考核评分。完成3篇读书笔记(书评)者,得该项基础分满分。每位学生每缺读书笔记(书评)1篇者,扣除基础分的20%。缺读书笔记(书评)2次及以上者,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书评雷同,属抄袭者,0分记,并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教研室教师评审,评出20%的优秀书评(90分以上)。评出70%的良好书评(80-90分),其余学生一般(70-80分),较差者(60-70分)。此项占形成性成绩的25%。
(二)平时学习讨论记录:以PBL或CBL或其他形式组织学习讨论,学习周期内不少于3次,需上交学习讨论记录留档。上课老师应根据学生参加、发言、讨论的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全勤者,得该项基础分满分。每位学生每缺勤1次,扣除基础分的20%。缺勤2次及以上者,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每次讨论结束后,老师应根据各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言讨论水平,给予讨论质量分。评出20%的优秀 (90分以上),70%的良好(80-90分),其余一般(70-80分),较差者(60-70分)。此项占形成性成绩的25%。
(三)见习:严格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学》见习大纲的要求安排见习。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每次见习后由见习组长填报见习考勤表,汇总报教研室。每个学生按学校要求的见习学时进行,无故缺席2次及以上见习的学生,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每次见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完成见习报告卡。教师评阅,根据所书写见习报告卡上的病例质量评分。评出20%的优秀 (90分以上),70%的良好(80-90分),其余一般(70-80分),较差者(60-70分)。此项占形成性成绩的40%。
(四)出勤率:教研室不定期组织对学生课堂教学出勤情况进行考勤,每学期每班考勤次数不少于5次。全勤者得该项基础分满分。每位学生每缺勤1次,扣除基础分的20%;迟到或早退1次,扣除基础分10%;请假一次扣除基础分5%。无故缺勤3次及以上者。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此项占形成性成绩的10%。
(五)加分项:对于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同学,积极协助老师整理学习资料的班委等,老师可记录在案,视情况可适当在最后的平时成绩中加1-5分,但平时成绩总分不能超过100分。
二、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和评审
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遵循客观、准确、公正。对抄袭、代做、复制等非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违纪现象,成绩按零分处理。取消参加终结性考试资格。形成性考核成绩构成及权重如下表:
书评 |
平时学习讨论记录 |
见习 |
出勤率 |
||||
评分项目 |
权重 |
评分项目 |
权重 |
评分项目 |
权重 |
评分项目 |
权重 |
书评数 |
10% |
考勤 |
10% |
考勤 |
10% |
考勤 |
10% |
书评质量 |
15% |
发言水平 |
15% |
病历质量 |
30% |
|
|
三、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管理
形成性考核成绩是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40%。《中医外科学》课程的综合成绩按以下方法管理:
1.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活动,无违反相关规定者,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
2.课程结束后,教研室及时将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上报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部审核、汇总、分析后,计入课程总评成绩录入教学管理系统上报。
3.课程综合成绩计算方法为:
课程综合成绩﹦形成性考核总成绩×40%+终结性考试成绩×60%.
4.课程综合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
5.课程综合成绩不合格,如果形成性考核总成绩达到60分的,其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继续有效,可以重新参加下一轮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如果形成性考核综合成绩未达到60分的,则需重新参加该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四、形成性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教研室负责定期对任课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结果及问题及时向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