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疮疡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所授课程 |
中医外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
||||||
课程章节 |
第六章疮疡 |
授课学时 |
7学时 |
||||
授课专业 |
2018中医定向班 |
授课教师 |
张春霞副主任医师 |
||||
一、导言 |
|||||||
疮疡类疾病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尤其是阳症疮疡类疾病,不仅是对总论所讲述的中医外科疾病火毒致病为病因,侧重局部辨证及分期辩证,以及在治疗中根据疮疡发展阶段的不同,内治以消托补为主,外治以消腐收为主的治疗原则的进一步实践,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且采用中医治疗,临床疗效确切的一大类疾病,因此是中医外科疾病各论中的重中之重。 阳症疮疡均为火毒致病,其局部特点均具有红肿热痛脓甚至功能障碍的典型特点,治疗方面,根据分期不同,初期以清热解毒为主,成脓期以托毒外出为主,溃后期以生肌收口为主,外治初期大多采用金黄散外用,成脓期以切开排脓为主,溃后期与升肌类药膏外用生肌收口,因此基本的病因、特点及治疗相对简单,难点在于各个阳症疮疡的特性,包括在病因、局部特点、治疗等方面,即如何抓住不同的阳症疮疡的特性,做出准确的诊断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本教学设计着重分析各阳症疮疡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配合大量图片,结合解剖等,帮助学生抓住各疾病的诊断要点,采用混合式教学设计,加强巩固重点内容,并通过病案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能从基本原则、结合发病病位以及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等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章节主要授课内容有以下三部分:1、疖、疔、痈、发的典型特点(主要诊断依据)即鉴别诊断依据,以及各疾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走黄、内陷(线下2课时)2、线上教学内容,观看视频学习(线上教学2课时+线上见面课1课时(有头疽、丹毒)3、线上线下混合讨论,包括进一步回复阳症疮疡的鉴别点及注意事项,病案讨论(2课时) |
|||||||
二、教学目标 |
|||||||
★ 知识目标:1、学生能有条理的讲述疖、疔、痈、发、丹毒、有头疽的典型特点。 2、学生能对阳症疮疡进行分期外治分析。
★ 技能目标:1、通过对疖、疔、痈、发、丹毒、有头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阳症疮疡、不同分期做出准确的外治方法选择。
★ 情感目标:1、通过对外治操作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外治的无创观、微创观(以消为贵,以刀针为罪) 2、结合患者临床实际选用合理的外治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 时提高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爱伤意识和节约意识。 |
|||||||
|
|||||||
项 目 |
内容 |
||||||
教学重点 |
疖、疔、痈、发、丹毒、有头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 通过病例、局部病灶图片对比,便于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
||||||
教学难点 |
通过多张病例图片的展示,结合发病部位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等,引导学生逐层记忆和分析理解。 |
||||||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
|||||||
★学情分析: 有利学情 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有较好的中医基础,并已进入临床见习,对临床实际病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不利学情 知识的积累停留在点上,缺乏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相对薄弱,自主思考能力相对较弱。知识获取面相对窄,不能和临床相结合:学生的知识获取停留在教材,但临床实际情况则错综复杂,学生很难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运用所学,对专科知识的进展了解甚少。 ★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线下通过图片对比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2.线上:通过阳症疮疡总论的视频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把握总体原则和方向,授之与渔。 3.线上见面课,重点讲述丹毒和有头疽的诊断要点,重点问题重点提出, 4.线上线下混合式讨论:提供学生自主思考,线上随时回到学生疑问。 5.案例式,通过乳腺疾病的举例,让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真正做到从共性把握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6.引导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7..互动式: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
|||||||
五、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本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设计 |
时间 |
||||
线下 教学
|
讲述疮疡章节的课程安排 1.线下授课顺序
2.线上学习(2课时视频+讨论,1课时见面课) 3.线下线上混合讨论(2课时) |
告知教学安排,然学生明白上课方式和形式,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
80分钟 |
||||
阳症疮疡总论讲述 1、总体特点
2、病因病机分析
3、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强调各阳症疮疡的辨证及外治。 |
简单复习总论里面所讲的阳症疮疡的特点、基本病因、治疗原则,有助于学生对各类的学习,尤其是在辨证论治和中医外治方面,强调疮疡的学习难点在于诊断,如何抓住各疾病的特殊性,判断属于什么类型的阳症疮疡。 |
||||||
2.疔
分析手足部疔成脓期外治的注意事项和原因。
3.走黄 从颜面部疔疮出发,讲解疮疡变症走黄,强调疔疮走黄。
讲解走黄病因是疔毒炽盛。再分析具体病因,强调颜面部疔疮忌用艾灸。
4.痈
根据痈好发的不同部位,分别讲解各个部位痈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强调中医的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炎,并进一步分析范围小的原因。同时复习总论里面所讲的袋脓、墊棉法等。
颈痈 腋痈 委中痈 5.发
从痈之大者为发这点出发,重点讲解痈和发之间的鉴别点在于范围的大小,而范围的大小是由发病部位所决定。
锁喉痈 臀痈
手发背 足发背 |
1、通过病灶图片展示,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出发,分析疖的病位机器发病特点,强调范围小,且病位较浅。
2、重点分析疖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注意分析各注意事项的原因,比如少用油膏,与病位在皮脂腺有关,油膏堵塞皮脂腺开口,会加重局部的严重反应,进一步强调外科疾病重在通畅引流。 3、疔 根据病名出发,抓住疔范围小,根深且硬,好发于手足和颜面,再结合手足的特点,皮包骨,因此所有损骨伤筋。引出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解剖特点,重在尽早切开,循经切开。
5、发,根据痈之大者为发这点出发,讲解痈和发的鉴别点在于范围大小,因此发也为光软无头的阳症疮疡,进一步分析病灶范围的大小是由发病部位所决定的。同时结合手发背和足发背,同前面所讲的足底疔和托盘疔相鉴别,加深学生的认识:解剖学是学习外科疾病的基础。
|
|
|||||
线上 教学 |
1、线上学习学习视频:阳症疮疡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治疗原则等 |
在前面线上可讲述的各论基础上,讲所有阳症疮疡相关内容柔和在一起,通过视频录制讲解,重点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强调重点、难点内容。 |
80分钟 |
||||
2、线上见面课:讲述有头疽的发病特点
有头疽最易发生内陷,因此有头疽讲述后接着讲述内陷,并进一步分析内陷的原因。
分析三陷的病机及病程阶段,并结合平常考试的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各阶段陷症的名称及病机、预后等。
3、线上见面课,讲述丹毒的发病特点、辨证论治。
|
2、有头疽易发生陷症,从此着手,有头疽后紧跟其变症,内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结合考试的重点内容,重点讲解有头疽各其陷症的名称、病因病机及预后。 3、从丹毒的局部病灶特点讲解丹毒的发病特点,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原则。 |
40分钟 |
|||||
线上 线下 混合 讨论 |
1、讨论阳症疮疡的鉴别,串讲各阳症疮疡的发病特点及注意事项。
2、案例讨论
|
|
40分钟
40分钟 |
||||
|
|
|
|
||||
六、学习资源 |
|||||||
1、教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陈红风主编.《中医外科学》,第六章第八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通过中医外科学课程中心互动平台,课下展开讨论,实现生生间、师生间互动。 3、相关文献资料 ① 朱守应.刺血加针刺为主治疗丹毒35例[J].中国针灸,2017,37(2):169-170. ② 王建春,白爽,李娟.下肢丹毒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2(5):117-119. |
|||||||
“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新,教师从授课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本次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图片对比,结合发病部位的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通过乳腺疾病的病例讨论,让学生触痛旁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实现真正的临床实践,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课当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授课顺序和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将疮疡整章节的 内容柔和在一起学习,通过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深重点内容的学习,从不同角度加深各阳症疮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助于对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治疗的认识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