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2-12-06 11:19:51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中医骨伤科学

学分:4学分

学时:64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实践技能4学时)

适用对象:中医康复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线下授课/临床实践)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骨伤病的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诊查及治疗方法;以及对骨折、脱位、筋伤、骨病等疾病的诊治原则。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中医骨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能力目标

在授课的同时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在讲授骨伤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和开拓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提倡医为仁术,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但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知识技能得到提高,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对学生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的考核,促进教育目标的实施。《中医骨伤科学》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知识内容多,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情景教学和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领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将局部解剖与病机病因联系,提高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认识能力;并结合医疗病例,完善教学内容和结构;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见习注重实践活动,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在实践中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集体性形成性评价(30%)+参与性形成性评价(10%)+课程终末性评价(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集体性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全体同学集体共同参与,即每位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阶段性的学习成效反映,范围包括课程作业、案例分析、见习带教等。

参与性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反映,范围包括随机抽查点名、随堂作业、课堂学习(课内提问、分组讨论学习、翻转课堂学习等)。

课程终末性评价采用笔试或机试形式进行。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A1/A2/A3,案例分析题型,记忆型题与应用型题比例为3:7。

 

【参考书目】

1.教材:中医骨伤科学 第十版 主编:黄桂成 王拥军

2.参考资料:《实用骨科学》第五版

 《坎贝尔骨科学》第十三板

3.广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址http://210.36.99.60/index.asp

4.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址http://course.jingpinke.com/benke

 

第一章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了解中医骨伤科的渊源,发展和悠久的历史。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骨伤科学悠久发展历史。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骨伤科的渊源,发展。

2.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3.清代以后世界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医骨伤科学遭到歧视,摧残的历史。

4.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采取拯救,扶植,弘扬,发展中医政策,使骨伤科空前发展。

实验/见习内容:本章以理论为主

【考核重点】

1.中医骨伤科学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2.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

(1)掌握损伤的分类,病因。

(2)了解损伤的病机。

3.能力目标

对骨折疾病能进行正确的诊断、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第一节 损伤的分类 七种分类方法

第二节 损伤的病因

1.外因:直接外力,间接外力,慢性劳损,肌肉牵拉。

2.内因:年龄因素,体质因素,解剖因素,职业因素,病理因素。

第三节 损伤的病机

讲述人体筋骨,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的病机。

实验/见习内容:本章以理论为主

【考核重点】

1.损伤分类。

2.骨伤病的病因。

3.骨伤病的病机。

 

第三章 骨伤病的临床诊查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掌握骨伤科的特殊检查方法;熟悉骨伤科的四诊。

3.能力目标:学会四诊内容,辩证论治。熟悉问诊的内容,抓重点有效的问诊。掌握特殊疾病特殊查体。通过学习,熟悉四诊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见习2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第一节 四诊 望诊,问诊,闻诊,切诊。

第二节 伤科特殊检查法

1.测量检查:(1)角度测量(2)长度测量(3)周径测量

2.运动检查:(1)步态(2)关节功能的检查

3.感觉检查:(1)检查内容(2)临床意义 (3)记录方法

4.肌力检查:(1)肌容量 (2)肌张力 (3)肌力

5.反射检查:(1)生理反射(2)病理反射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1.损伤一般症状体征及特殊体征。

2.骨病的症状体征的一般症状体征及特殊症状。

3.损伤的四诊特点及内容。

 

第四章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课程目标】

1. 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 知识目标:(1)掌握损伤的外治法;(2)熟悉损伤的内治法

3.能力目标:对骨伤科学常用药、常用方的使用适应症、辩证的掌握。掌握三期用药辩证。对正骨12种常用手法的理解,正确使用,并能掌握其注意要点。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见习2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理论内容

第一节 内治法

十二种治疗法则

攻下逐瘀 补气养血

行气活血 补养脾胃

清热凉血 补养肝肾

和营止痛 温经通络

接骨续筋 滋阴清热

舒筋活络 清热解毒

第二节 外治法

(1)外用药物:敷贴药,搽擦药,熏洗药,热熨药使用原则,功效,适应症。

(2)理伤手法:介绍手法种类,使用原则,功效,适应症等。

(3)制动:夹板 石膏 牵引 外固定架。

(4)练功疗法。

(5)手术疗法。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1. 明确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2. 损伤三期辨证治法

3. 骨伤科手法可分为正骨手法与理筋手法两大类。

4. 外固定和内固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5. 练功疗法的作用。

6. 夹板外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7.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

第五章 第一节 骨折概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骨折的基本理论与骨折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形成学生综合处理疾病能力的高阶跃进,提高学习挑战度,为今后学习骨伤专业各门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讲授,系统的掌握骨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骨折的定义、病因病机、分类、诊查要点及其并发症、愈合过程、治疗方法等,并逐渐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骨折常见病,多发性具有独立的诊治能力,对骨折一些疑难病症,危急重症具有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在介绍骨折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指导患者正确就诊,减少疾病的失治、误治。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骨折的定义,病因病机。

骨折的分类。

1.骨折的临床诊断及其并发症。

2.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愈合的因素。

3.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包括:急救处理,手法复位,固定,药物三期分治,功能锻炼等)。

4.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处理。

【考核重点】

重点:1、骨折的定义、病因与分类。

          2、骨折的诊查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骨折的愈合过程和治疗

 

第二节 上肢骨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学过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与掌握上肢骨折的基本理论与诊断、治疗的基础方法,形成学生综合处理上肢骨折能力的高阶跃进,在逐渐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上肢骨折常见病,多发性具有独立的诊治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讲授,系统的掌握上肢骨折的诊断、复位手法、夹板固定方法及后期功能锻炼和调护等知识,尤其在对上肢骨折一些疑难病症,危急重症具有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能力。

3.素质目标:让学生在中医骨伤课程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

【教学时数】理论课11学时,见习课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锁骨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儿童为青枝,成人多横断骨折;内侧端向上,外侧端向下移位,多有重叠。

(2)诊断要点: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

(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双圈或\"8\"字绷带固定,内外用药。

(4)通过手法复位,双圈或\"8\"字绷带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锁骨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锁骨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锁骨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2.肱骨外科颈骨折

(1)病因病理:间接暴力,分内收、外展型。

(2)诊断要点: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

(3)辩证论治:复位手法,固定要领。

(4) 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肱骨外科颈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3.肱骨干骨折

(1)病因病理:直接,间接暴力,骨折分上,中,下部,注意有无桡神经损伤。

(2)诊断要点:骨折—般症状和特有症状。

(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固定方法,防止过牵,内外用药。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体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体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

【考核重点】

重点:1.肱骨干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肱骨干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肱骨干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4.肱骨髁上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多为儿童,分伸直,屈曲型

(2)诊断要点:高度肿胀,水泡,靴样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与肘关节脱位鉴别。

(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肱骨髁上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肱骨髁上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5.肱骨外髁骨折

(1)病因病理:间接暴力.移位程度与外力大小有关。

(2)诊断要点:肘外侧肿胀,疼痛,压痛,骨擦音,功能障碍等.可触到活动骨块。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外用药。

(4) 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肱骨外髁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肱骨外髁骨折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6.肱骨内上髁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4度。

(2)诊断要点:肿胀,疼痛,压痛,可触及骨折块。

(3)治疗方法:1—4度分别不同治疗方法。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肱骨内上髁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肱骨内上髁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肱骨内上髁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7.尺骨鹰嘴骨折

(1)病因病理:直接暴力或肌肉牵拉。

(2)诊断要点:肿胀,疼痛,骨擦音,关节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内外用药。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尺骨鹰嘴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尺骨鹰嘴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尺骨鹰嘴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8.桡骨头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直接暴力。裂纹,粉碎二型,多向外侧移位。

(2)诊断要点: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整复,固定,外用药。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桡骨头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桡骨头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桡骨头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9.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三型。

(2)诊断要点:肿痛,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内外用药。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10.桡尺骨双骨折

(1)病因病理:间接或直接暴力。

(2)诊断要点:肿胀,疼痛,骨擦音,异常活动。

(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注意加垫,夹板固定,前臂屈肘中立位。

(4) 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桡尺骨双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桡尺骨双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桡尺骨双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11.桡骨远端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伸直,屈曲型两种。

(2)诊断要点:肿痛功能障碍,特殊畸形。

(3)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练习。

(4) 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桡骨远端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桡骨远端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12.掌、指骨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直接暴力。

(2)诊断要点: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合理功能活动。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掌,指骨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掌,指骨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掌,指骨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13.腕舟骨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

(2)诊断要点:外伤史,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合理功能活动。

(4)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恢复快,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中医自信;内外辩证用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大医精诚、严谨的医学态度等。

【考核重点】

重点:1.腕舟骨骨折病因病理诊断要点。

          2.腕舟骨骨折诊断要点及并发症。

    难点:腕舟骨骨折治疗、功能锻炼和后期调护。

 

第三节 下肢骨折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掌握股骨颈,股骨干,胫腓骨,髌骨,踝部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了解其他骨折的诊治方法。

3.能力目标:掌握下肢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养成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病情、减少病人痛苦,运用中医方法防治下肢骨折而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9学时,见习课4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理论内容

1.股骨颈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内收,外展二则。

(2)诊断要点:疼痛,不能站立;患肢短缩外旋畸形,腹股沟压痛。

(3)治疗方法:牵引,复位,内固定等。

2.股骨粗隆间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三型。

(2)诊断要点: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内收,外旋,缩短畸形。

(3)治疗方法:复位,牵引固定,内外用药。

3.股骨干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上,中,下1/3骨折,各有不同移位特点。

(2)诊断要点:肿痛,压痛,功能障碍,畸形,假关节。

(3)治疗方法:按上,中,下不同部位骨折,采取不同复位手法,夹板固定,牵引,功能练习,内外用药等。

4.股骨髁间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T”"或”Y”型。

(2)诊断要点:肿痛严重,功能障碍。

(3)治疗方法:整复,夹板固定、牵引、功能锻炼。

5.髌骨骨折

(1)病因病理:为间接暴力,骨折类型:横断、分离、粉碎。

(2)诊断要点:肿痛、功能障碍、可触到骨折间隙。

(3)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功能活动或手术内固定,内外用药。

6.胫腓骨骨折

(1)病因病理:直接或间接暴力,骨折线各有不同变化。

(2)诊断要点:肿痛,骨擦音,假关节。

(3)治疗方法:以胫骨为主,复位固定,功能练习,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

7.踝部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分内外翻、外旋型:分单踝、双踝、三踝骨折并伴距骨脱位等3度。

(2)诊断要点:肿痛、功能障碍、骨擦音等,可伴距骨脱位等。

(3)治疗方法:骨折整复、夹板固定等。

8.距骨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多为距骨颈部或后突骨折。

(2)诊断要点:肿痛,功能障碍等。

(3)治疗方法:整复、固定的方法。

9.跖骨,趾骨骨折

(1)病因病理:间接或直接外力(扭,砸伤)。

(2)诊断要点:疼痛、肿胀、压痛明显。

(3)治疗方法:整复、固定。

【考核重点】

1.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的概念及局部解剖。

2.股骨颈,股骨干,胫腓骨,髌骨,踝部骨折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第四节 躯干骨折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掌握脊柱、肋骨、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

3.能力目标:掌握脊柱、肋骨、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养成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病情、减少病人痛苦,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躯干骨折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理论内容

1.脊柱骨折

(1)病因病理:多为间接暴力;胸11、胸12、腰1、腰2椎体压缩,少数并附件骨折,分屈曲、伸直二型。

(2)诊断要点:肿痛、压痛,头顶垂直叩击痛。X线片定位,压缩程度。

(3)治疗方法:急救搬运方法,复位,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功能锻炼等。

2.肋骨骨折

(1)病因病理:直接或间接暴力,可伤及胸膜或肺组织。

(2)诊断要点:胸痛,压痛,胸廓挤压痛,骨擦音,甚者呼吸困难、紫绀等。

(3)治疗方法:多头带,胶布或弹力胸带固定;药物内服。

【考核重点】

1.脊柱、肋骨骨折的概念及局部解剖。

2.脊柱、肋骨骨折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骨盆骨折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悲悯为怀,精益求精的大医情怀,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注重以人为本,提倡医为仁术,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但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知识技能得到提高,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盆骨折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

(2)熟悉骨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骨盆骨折与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要点。

(3)了解骨盆骨折的预防和调护。

3.能力目标:

(1)对骨盆骨折能进行正确的诊断、骨折分型及三期辩证用药,处方用药,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2)通过“问题——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等教学方法,选其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时数】自学  0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挤压外力所致,分三类。

2.诊断要点,疼痛剧烈,功能障碍,骨盆挤压痛,注意盆腔脏器损伤,创伤性休克。

3.治疗方法:处理原则,复位固定牵引,药物治疗。

【考核重点】

1.骨盆骨折的基本概念及特征,骨折的主要成因、病理特点及辨证要点。

2.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及复位标准。

 

第七章 脱  位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掌握脱位的定义、病因、分类、治疗与合并症,肩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髋关节脱位的诊治疗法。了解其他脱位的诊治方法。

3.能力目标:掌握脱位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脱位,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脱位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

【教学内容】理论内容

1.概论。

1.1脱位的概念。

2.脱位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3.脱位的诊查要点。

3.1脱位的受伤史。

3.2脱位的临床表现。

3.3脱位的并发症

4.脱位的治疗。

4.1新鲜脱位的治疗。

4.1.1复位。

4.1.2固定。

4.1.3功能锻炼、药物治疗。

4.2陈旧性脱位的治疗。

4.2.1手法复位。

4.2.2手术复位适应症。

4.2.3骨牵引。

4.2.4其他治疗方法。

实验/见习内容:本章以理论为主

【考核重点】

1.脱位的概念。

2.脱位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并发症及治疗。

 

上肢脱位:肩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掌握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预防和调护

3.能力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与治疗、预防及调护的诊治能力,对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初步诊断和手法复位处理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脱位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脱位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实验/见习1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1. 肩关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病因病机。

2. 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查要点及治疗。

3. 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预防和调护。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肩关节、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预防和调护。

 

上肢脱位: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了解、熟悉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与预防及调护。

3.能力目标:使学生系统了解、熟悉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对以上脱位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脱位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脱位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1. 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病因病机。

2. 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的诊查要点。

3. 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治疗。

4. 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的预防和调护。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肘关节、月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脱位的诊查要点(分型)、功能锻炼。

 

第七章 下肢脱位

髋关节脱位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

掌握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预防和调护。

3.能力目标

使学生系统掌握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与治疗、预防及调护的诊治能力,对髋关节脱位的初步诊断和手法复位处理的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脱位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脱位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1.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

2.髋关节脱位的诊查要点及治疗。

3.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和调护调整。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预防和调护。

 

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趾骨关节脱位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了解、熟悉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与预防及调护。

3.能力目标:使学生系统了解、熟悉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对以上脱位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脱位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脱位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1.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病因病机。

2.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的诊查要点。

3.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治疗。

4.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的预防和调护。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膝、髌骨、跖附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关节脱位的诊查要点(分型)、功能锻炼。

 

 

第八章 筋伤

 

第二节 颈部筋伤

第三节 肩部筋伤

第四节 肘部筋伤

第五节 腕部筋伤

第六节 手指筋伤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法律法规、医德仁心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能力目标

使学生系统掌握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的病因病机、辨证、检查与治疗、康复方法;对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常见病有独立的诊治能力,对一些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的疑难病、危重症有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筋伤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第二节 颈项部筋伤

1.颈部扭挫伤

(1)病因病理:多为动作突然所致。

(2)诊断要点:疼痛,功能受限,肌肉痉挛,或肿胀。

(3)治疗方法:介绍手法,牵引,药物,针灸,功能练习等。

2.失(落)枕

(1)病因病理: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或姿势不正,使局部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

(2)诊断要点:睡眠后出现颈痛,功能受限,肌肉痉挛如条索状。

(3)治疗方法:介绍手法,药物,针灸和练功疗法。

3.颈椎病

(1)病因病理:为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壮年,并与职业有关.如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椎间孔变小而刺激神经根。

(2)诊断要点:颈肩背痛,上肢及手麻木,握力减弱.牵拉试验,压头顶试验阳性;X线片椎间孔狭窄。

(3)治疗方法:手法按摩,悬吊牵引,药物内服。

第三节 肩部筋伤

1.肩部扭挫伤

(1)病因病理:间接或直接外力所致,关节囊或韧带筋膜损伤或撕裂。

(2)诊断要点:外伤史,疼痛,肿胀,功能受限。

(3)治疗方法:介绍治疗手法,药物内外应用,固定,练功等疗法。

2.肩关节周围炎

(1)病因病理:年龄因素,外邪侵袭所致,少数因外伤诱发。

(2)诊断要点:无外伤史,疼痛渐重,功能受限,甚者功能障碍,肩臂部肌萎缩。

(3)治疗方法:理筋手法,内外用药,针灸,功能锻炼等。

第四节 肘部筋伤

肱骨外上髁炎

(1)病因病理:肌肉牵拉刺激所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2)诊断要点:局部疼痛逐渐加重,压痛,平端水瓶,拧毛巾,扫地等动作疼痛加重。

(3)治疗方法:介绍理筋手法,药物治疗,针灸,封闭等。

第五节 腕部筋伤

1.腕三角软骨损伤

(1)病因病理:为过渡旋转暴力所致.三角软骨损伤或破裂。

(2)诊断要点:外伤史.初期肿痛,功能受限.后期尺骨小头处压痛,尺偏痛,腕无力,伸屈旋转有弹响。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封闭,固定和练功等。

2.腱鞘囊肿

(1)病因病理:劳损或外伤所致。

(2)诊断要点:囊性肿物多见腕背侧,与皮肤无粘连,推之不动,橡皮样硬度。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针刺等。

3.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病因病理:腕过度劳累所致,腱鞘肥厚管腔变窄。

(2)诊断要点:腕桡侧痛,无力,不能提水倒水.局部隆起,压痛。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针灸,封闭,固定,腱鞘松解等。

4.腕管综合征

(1)病因病理:外伤致腕横韧带增厚,或腕管内容物水肿增粗或腕管内脂肪瘤,囊肿等。

(2)诊断要点:指麻木刺痈,握力减弱,活动,遇暖症状加重。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针灸,封闭,手术等。

第六节 手指筋伤

1.伸指,屈指肌腱断裂

(1)病因病理:锐器切割伤或伸曲肌强烈收缩所致。

(2)诊断要点: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功能障碍,并伴畸形。

(3)治疗方法:伴撕脱骨折者,做相应或伸或屈位固定,肌腱断裂者手术缝合。

2.屈指肌腱腱鞘炎

(1)病因病理:纤维管充血,水肿,变性,狭窄,肌腱受压变细而两端膨大。

(2)诊断要点:手指伸屈受限,疼痛,有弹响和弹跳动作.可触及硬结,压痛。

(3)治疗方法:手法,针灸,封闭或做腱鞘松解术。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颈部、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第八章  筋伤

 

第七节   髋部筋伤

第八节   膝部筋伤

第九节   踝部筋伤

第十节   腰部筋伤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课堂思政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医学知识,也在人文道德的熏陶中达到学科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人文修养的有机融合,培养服务社会的优秀能力和品格。

2.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髋、膝、踝及腰部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能力目标

使学生系统掌握髋、膝、踝及腰部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辨证、检查与治疗、康复方法;对髋、膝、踝及腰常见筋伤病有独立的诊治能力,对一些髋、膝、踝及腰部筋伤的疑难病、危重症有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能力。养成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筋伤病、运用中医方法防治髋、膝、踝及腰部常见筋伤病的创新思维与临床处理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示教、自学、讨论、提问等

【教学内容】

 

第七节髋部筋伤

髋部扭挫

(1)病因病理:髋关节超限所致关节囊韧带或周围肌肉撕裂。

(2)诊断要点: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X线排除其他病变。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制动等。

 

第八节 膝部筋伤

1.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病因病理:外力来自膝关节内侧或外侧使其过度外翻或内翻所致韧带撕裂伤。

(2)诊断要点:外伤史,局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韧带分离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固定或手术修补。

2.半月板损伤

(1)病因病理:膝关节半屈曲时受到撕裂性和研磨性外力所致。

(2)诊断要点:膝关节疼痛,跛行,有弹响、“交锁征”,股四头肌萎缩,关节

间隙压痛,麦氏征,研磨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固定,练功或手术治疗。

3.膝关节滑膜炎

(1)病因病理:外伤所致,滑膜充血,水肿渗出,关节积液,分急,慢性二型。

(2)诊断要点:继外伤之后,分髌前、髌下、髌上;以肿胀,关节腔积液为主

症,浮髌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手法,药物,封闭,关节制动等。

4.膝交叉韧带损伤

(1)病因病理:严重暴力所致,常与膝关节脱位,侧副韧带断裂同时存在。

(2)诊断要点:外伤后膝肿痛,关节松弛有异同常活动,抽屉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制动,药物或手术。

 

第九节 踝部筋伤

包括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跟腱,跖管综合征等。

 

第十节 腰部筋伤

1.腰部扭挫伤

(1)病因病理:外力撞击,挫压,扭闪等,使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气血瘀滞作痛。

(2)诊断要点:腰部一侧或两侧胀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

(3)治疗方法:推拿手法,针灸,药物等。

2.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1)病因病理:长期弯腰工作而劳损;急性损伤迁延;风寒湿侵袭,腰骶畸形等。

(2)诊断要点:腰酸痛而不耐劳;不能保持一种体位。

(3)治疗方法:药物,推拿,针灸,体疗等。

3.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因病理:常因扭挫而诱发,突出物刺激神经根所致。

(2)诊断要点:腰腿痛常沿坐骨神经放散痛,腰臀扭曲畸形,直腿抬高受限

可做CT确诊定位。

(3)治疗方法:推拿按摩手法,机械牵引,麻醉下行手法及手术等。

4.腰椎管狭窄症

(1)病因病理:老年退休性改变。

(2)诊断要点:间歇性跛行,CT、MRI检查辅助诊断。

(3)治疗方法:推拿按摩手法,机械牵引,麻醉下行手法及手术等。

5.梨状肌综合征

(1)病因病理:劳损、慢性炎症刺激。

(2)诊断要点:腰腿痛常沿坐骨神经放散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3)治疗方法:推拿按摩手法、理疗、封闭治疗等。

以上讲授内容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及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考核重点】

肩、上臂、肘、前臂、腕部和手部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1.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线下

理论课1学时

2.

第二章 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线下

理论课2学时

 

3.

第三章 骨伤病的临床诊查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实验课2学时,见习课2学时

4.

第四章 骨伤病的治疗方法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见习课2学时

5.

第五章 第一节 骨折概论

线下

理论课1学时

实验课2学时,

6.

第五章 第二节 上肢骨折

 

线下

理论课11学时

见习课4学时

7.

第五章 第三节 下肢骨折

 

线下

理论课9学时

见习课4学时

8.

第五章 第四节 躯干骨折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9.

第七章 脱  位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10.

第七章 上肢脱位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11.

第七章 下肢脱位

线下

理论课3学时

 

12.

第八章 筋伤

线下

理论课6学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