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广西日报:广西中医药大学精准扶贫纪实:扶贫之花开满山

来源:广西日报20160108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刘 琴 日期:2016-01-09 点击数:
分享到:

“我们村精准识别工作非常细致、公正。”“谢谢工作队为我们诊治疾病。”“‘第一书记’不借款,我不可能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底,记者到隆安县采访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该县开展精准扶贫情况,类似的感言不绝于耳。通过精准扶贫,隆安可谓处处孕育希望之花。

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该校驻隆安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入户调查评估中严谨细致、不徇私情,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在隆安县,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布泉乡新盏村村民隆钢一家就是如此,其妻患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要定期输血才能维持生命。第一书记和3名工作队员来到他家时,看到的情景一时陷入两难境地。隆钢的住房属于精装修,按政策可以“一票否决”。可两个孩子在上学,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已倾其所有。在走访中了解到,隆钢的房子是堂弟出资帮装修的,于是他们决定不予“一票否决”,而是将隆钢的情况提交给村民小组、村两委评议和乡政府审议。

“如果没有相关专家的鉴定,我只能默默忍受。”隆钢感激地说。

然而,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也有村民心存不满。该村一村民因脑梗塞导致肌力下降,被定为四级残疾。可这位村民认为自己属重度残疾,符合精准扶贫条件。为了做通其思想工作,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天晚饭后来到他家,跟他拉家常,开导他。渐渐地,这位村民不再闹情绪了。

产业扶贫

精准扶贫,既要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推进产业扶贫。

南圩镇四联村第一书记鼓励致富能人扩大果林养鸡、竹鼠等特色养殖业。该村致富能人黄明毅、黄明院分别养殖竹鼠2000只、800多只;村民李文荣发展生态果林养鸡,存栏量达1500羽以上。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并未“一刀切”,而是遵照村民意愿发展多种产业。2015年,第一书记为200户贫困户争取到400亩的免费桑苗和39吨化肥,到去年下半年,大部分农户已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

此外,当地还发展名贵中草药种植业。去年5月,第一书记争取到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投入120万元,为3个自然屯完成10亩铁皮石斛大棚建设和购买种苗。目前,该基地铁皮石斛长势喜人,预计今年就有产出,将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就业帮扶

2013年底,老家乔建镇龙尧村的路通了,在东莞开厂的周伍南萌生了带妻儿回乡创业的念头。

初回乍到,周伍南有点迷茫,不知从何下手。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带他到大新县战友那里参观育肥牛养殖场,还替他垫付1.8万元,帮他从战友那里买了两头西蒙塔尔水牛。

从大新县回来后,周伍南有了方向感,决心从育肥牛做起。他自己动手,焊制了牛棚,一次性购回了15头牛。

为帮助周伍南扩大养殖规模,第一书记还到县里帮争取贷款。起初,被告知需要有在事业单位或正式单位工作的亲属担保才可申请贷款;后来,又改为只要有产业,可免息两年贷款10万元。得知这一消息,周伍南和妻子喜不自禁,他们还打算从今年起开始养羊。

除了因病致贫,还有些家庭因学致贫。龙眉屯村民周恒仕家里有两个大学生,小女儿在广西科技大学读护理专业,今年6月毕业。正当家里为女儿工作犯愁时,第一书记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后援单位负责人。得知情况后,某医院对其进行了面试,并决定将其留在医院工作。周恒仕感激地说:“女儿有工作了,家里的负担减轻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