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成功世界首个幽门螺杆菌疫苗

日期:2009-04-24 点击数:
分享到: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解放军报

国家科技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率领他的团队历时15年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Hp疫苗,标志着我国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病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Hp疫苗作为国际首创的新型疫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保护率高达72.1%,可以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对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目已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定居于人胃部的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罪魁祸首。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并将其列为一类致癌因子。Hp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我国Hp感染者超过6亿人。如何预防和根治Hp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

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告诉记者,邹全明研究团队历经15年拼搏,获取了Hp疫苗的设计原理、种子工程菌株、工艺流程等一批原创性成果。他们首次创建了分子内佐剂黏膜疫苗理论,并采取独特的基因工程疫苗分子构建模式,在黏膜表面产生免疫力,解决了Hp在黏膜表面感染而难以防治的难题;采用特殊工艺和剂型,克服了胃酸、胃蛋白酶对疫苗的破坏作用,提高了疫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据悉,该疫苗的后期工作正积极推进,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产业化。(解放军报北京423日电王中委、记者范炬炜报道)

相关链接:诺贝尔奖得主发现并确定幽门螺杆菌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从一个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简称Hp),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后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重要发现为人类探索治疗胃溃疡等疾病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两位学者因此荣膺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