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中医骨伤科学

发布时间:2023-05-26 16:26:17 浏览次数: 【字体:

《诊断学》课程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

学分:5.5

学时:88学时

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实训课)24学时,见习课8学时

适用对象: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课程性质】必选课,专业课

【教学形式】

1.理论课采用线下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理论课可以选择27-30学时进行线上教学)

2.实验课及见习课采用线下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具备如下职业素质:

(1)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在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有弄清患者的问题,提出临床诊断的期望、动力和决心,认真对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

(2)具有同情心,关心患者的痛苦,耐心地倾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交流、在此基础上分析综合,做出判断。

(3)积极主动、锲而不舍的搜索诊断依据,并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参考最佳信息和证据,用以协助或指导疾病的诊断。

(4)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型”的医学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选择经济而有效地诊断方法,尽量选择患者支付得起的检查。

(5)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平等的心态对待患者。注意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有助于获得足量的信息与诊断线索,提高诊断的效率和正确率。

2.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及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

(1)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与技巧,熟悉临床上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较熟练掌握症状与体征间的内在联系.

(2)能以规范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的体格检查。

(3)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4)掌握心电图检查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像分析。能辨认正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常见的心电图图形。了解肺功能及内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5)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参考值,了解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实验方法。

(6)能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所提供的资料,并提出初步诊断意见。

(7)熟悉常用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了解常用诊断新技术的进展。

3.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实训,见习使学生能够

(1)能够通过对症状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诊断提示的分析,做出病因的初步诊断。

(2)能够独立对病人进行系统性及针对性问诊。

(3)能够正确运用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方法对病人进行全身性及针对性的体格检查。

(4)能够恰当选择使用实验室、心电图等辅助检查项目,初步判断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病人检查前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5)能够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并能够书写规范的病历。

(6)具有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使之为实际工作服务的能力。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分阶段、多层次地全面评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课程成绩评定

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线章节测试,出勤率,见习课完整病历书写评分,实验课教师评价,实验课技能考试成绩,实验课课后作业,小组思维导图作业

终结性评价:理论考核成绩

成绩构成:期末卷面考试40%,实验课技能考试30%,实验课教师评分+作业5%,在线章节测试10%,见习课完整病历书写评分10%,小组思维导图作业3%,考勤2%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病历书写评分,在线签到及测试等

【参考书目】

1.教材:

1)《诊断学》(第9版),万学红、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

2.参考资料:

(1)参考书

a.《诊断学:问诊与查体》(第7版),作者[美] 马克. 斯沃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出版

b.《图解:全身体格检查》,万学红、曾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出版

(2)网络资源

a.慕课资源:

诊断学-山东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DU-1002926016?from=searchPage

临床诊断学-南方医科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MU-1464096175?from=searchPage

诊断学-中国医科大学 

http://www.pmphmooc.com/#/moocDetails?courseID=31090

b.学校在智慧树的相关课程资源

临床诊断学-本课程团队建设

https://hikeweb.zhihuishu.com/hikeTch/meetClassList/10030844?VNK=bc394e8d

西医诊断学-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西医诊断学团队建设

http://kczx.gxtcm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courseType=1&courseId=250&ZZWLOOKINGFOR=G

(3)期刊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第一篇                                            症状学(10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或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素质目标

(1)在问诊前进行自我介绍

(2)谦虚礼貌,尊重患者,保护隐私

(3)问诊结束时,谢谢患者合作

2.知识目标

(1)描述并解释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

3.能力目标

(1)按照常见症状的问诊内容的要求,能够归纳主诉

(2)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进行问诊

【教学时数】理论9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发热、咳嗽咳痰、水肿、胸痛、呼吸困难、呕血及便血、黄疸、意识障碍等

 

第一节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了解

1.诊断学课程的概况

2.诊断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课程形成性评价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

【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

1.诊断学课程介绍

2.诊断学、病史采集、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定义。 

3.诊断学的学习要领及要求。

4.克服造成临床误诊的主观因素,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5.主诉和现病史

6.病历的有机组成

7.介绍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课程的资源构成

【考核重点】

诊断学的学习内容;病历的内容包括几部分

 

第二节  发热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发热的概述 

2.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 ②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 

4.发热的起病方式(急缓),过程和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5.伴随症状。 

6.如何进行问诊,注意哪些要点。

【考核重点】

发热常见几种热型的临床意义。发热的问诊要点

 

 第三节  水肿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水肿定义、发生机制。 

2.水肿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全身性水肿的鉴别诊断: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的水肿,局部水肿。

 3.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

【考核重点】

水肿的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第四节  呼吸困难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呼吸困难的病因。 

2.呼吸困难机理与临床表现: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心源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如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等) 。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4.结合临床进行问诊,并注意问诊要点。

【考核重点】

呼吸困难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第五节  胸痛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

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胸痛病因和发病机制。 

2.胸痛临床表现:年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因。 

3.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4.结合临床如何进行胸痛问诊,并注意问诊要点。

【考核重点】

胸痛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第六节  呕血与便血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教学内容】

1.呕血及便血的定义,常见的病因;。 

2.呕血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注意与咯血的鉴别、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鉴别)。 3.呕血及便血的伴随症状。 

4.结合临床进行呕血问诊,并注意问诊的要点。

【考核重点】

呕血的病因及问诊要点;便血的常见病因及问诊要点

 

第七节  黄疸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教学内容】

1.黄疸概述:胆红素正常代谢。 

2.黄疸的分类,病因、分类,胆红素性质分类

3.临床表现: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4.黄疸的辅助检查、鉴别要点。 

5.黄疸的伴随症状。 

6.结合临床进行黄疸问诊,并注意问诊要点。 

【考核重点】

黄疸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

第八节  意识障碍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教学内容】

1.意识障碍病因。 

2.意识障碍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伴随症状。 

4.结合临床进行问诊,并注意问诊要点。

【考核重点】

意识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第二篇 体格检查 (26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同学们能够

1.素质目标

1)做到着装整洁,带帽子口罩

2)做到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3)尊重患者,正确暴露检查部位,保护隐私

4)体格检查过程中和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

5)体格检查结束时,谢谢患者合作

2.知识目标

1)概括体格检查的内容

2)能判断出常见异常体征,阐明其临床意义

3.能力目标

1)熟悉望、触、叩、听、嗅等体格检查方法

2)熟悉体格检查的各项内容

【教学时数】理论22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教学内容】体格检查全部内容

 

第一节 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规范完成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检查。 

2.说出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

【教学内容】 

1.视诊内容。 

2.触诊:触诊方法、触诊注意事项。 

3.叩诊:间接叩诊方法及5种叩诊音的区别、叩诊注意事项。 

4.听诊:听诊器使用方法、听诊注意事项。 

5.嗅诊:结合疾病讲述嗅诊的运用。 

【考核重点】

体格检查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一般检查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能够 

1.概述全身状态及皮肤检查的内容,

2.正确判断出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3.熟悉全身表浅淋巴结的位置,以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4.了解特征性面容、各种体位,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生命征,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 (见肺部检查)、脉搏及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发育及营养、意识障碍,语调与语态,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   2.皮肤:颜色、弹性、皮疹、蜘蛛痣与肝掌形成机理、水肿的分度及检查方法、瘀点、紫癜、瘀斑、血肿的定义。 

3.淋巴结:浅表淋巴结的触诊方法及顺序、浅表淋巴的分布、注意检查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考核重点】

检查内容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头部与颈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说出头部及颈部检查内容

2.鉴别头部和颈部的常见重要体征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头颅:头发和头皮、外形、运动、大小(头围)。 

2.颜面及其器官:眼(功能检查、外眼检查,角膜、巩膜、瞳孔)外耳、鼻、口腔、牙、咽部及扁桃体分度、腮腺导管开口。

3.颈部视诊:外形和分区,姿势和运动、血管、血管检查、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分度、气管位置检查方法。  

4.颈部触诊:甲状腺,淋巴结,气管。 

5.听诊:血管杂音。

【考核重点】

1.       头部体格检查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2.       颈部体格检查内容,颈部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胸部及肺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概述肺部体格检查内容

2.在体表准确画出胸廓的体表标志、标志线、分区及肺脏的体表投影

3.熟悉干湿性啰音的鉴别。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肺部及胸廓疾病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与乳房:正常及异常胸廓形态、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肋间隙、胸壁压痛、乳房的触诊。肺和胸膜:视诊(两侧呼吸运动、呼吸类型、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异常呼吸类型)、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叩诊(方法、正常叩诊音、肺上界、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听诊(三种呼吸音、干性啰音、湿性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 

【考核重点】

1.       肺部四诊内容

2.       干、湿性啰音的鉴别

 

第五节  心脏及大血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熟悉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2.画出心脏解剖在体表的投影

3.说明心尖搏动位置和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4.说出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及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心脏杂音的分类,分级及临床意义

7.了解负性心尖搏动、抬举性搏动、Austin-Flint杂音、Graham-steell 杂音、水冲脉、奇脉、交替脉的定义,及其特征及临床意义。

8.了解周围血管征及其临床意义

9.了解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及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疾病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视诊:心尖搏动位置、强弱、范围、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负性心尖搏动定义。 

2.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定义、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心包摩擦感触诊方法及意义。 

3.叩诊:心脏叩诊方法、顺序、正常心浊音界及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4.听诊:五个心脏瓣膜区的位置、听诊的顺序、听诊的内容、奔马律定义及形成原理、开瓣音定义及临床意义。心脏杂音形成机理、杂音的特性及听诊要点、收缩期杂音的分级、生理性杂音与器质杂音的鉴别要点、心包摩擦音。 

5.血管检查:脉搏、血压测量方法、血压标准、血压变动临床意义、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考核重点】

1.心脏的体格检查内容

2.心脏常见异常体征的特点、发生机制、临床意义

3.血管检查异常体征的特点、发生机制、临床意义

 

 第六节  腹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概述腹部检查内容

2.画出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画出腹腔脏器的体表位置。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腹部疾病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视诊:腹壁静脉、胃肠形和蠕动波、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其他情况。 

3.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深部触诊、脏器的触诊(肝、脾、胆囊、肾)、Murphy’s征)、输尿管各压痛点、腹部肿块触诊注章事项,液波震颤。 

4.叩诊:肝、脾上下界及叩击痛、胃泡鼓音区、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 

5.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6.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考核重点】

腹部体格检查内容、异常体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七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概述脊柱及四肢检查内容

2.总结出脊柱四肢常见的典型体征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0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脊柱及四肢疾病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脊柱检查:脊柱弯曲度、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特殊试验。 2.四肢与关节检查:手部常见畸形、膝关节畸形、几种特殊试验。 

【考核重点】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内容,常见典型体征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八节 神经系统检查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概述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2.描述神经系统常见异常体征的表现,阐明其临床意义

3.复述肌力、肌张力、瘫痪定义,肌力的分级

【教学内容】  

1. 运动功能检查内容,肌力、肋张力、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的定义,肌力分级,不自主运动的表现及临床意义、共济失调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瘫痪的性质、命名、定位。

2.感觉功能检查内容,异常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的临床意义

3.神经反射检查内容,异常神经反射的临床意义。 

4.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神经系统疾病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考核重点】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第三篇  实验诊断 (1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        知识目标

1)说出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的内容

2)结合临床病例说明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目的

3)熟悉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红细胞总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4)了解根据血常规将贫血分成轻度、中度及重度贫血

2.        能力目标

1)熟悉正常血常规的参考值范围

2)了解尿常规及粪便常规的正常数值

3)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3.        素质目标

1)具备严谨缜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规范、认真、严谨的对待病人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教学时数】理论12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

 

第一节 血常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熟悉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血沉的参考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2)结合临床病例解读血液常规检查报告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

2.       核左移、核右移定义。 

2.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各项目的参考值,外周血细胞形态病理变化的意义。  

3.各参数检测的生理变化,贫血的分度。 

【考核重点】

同教学目标

 

第二节  尿液检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说明尿液一般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和应用。 

2.清楚尿液检查标本采集要求。 

【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教学形式】理论授课

【教学内容】

1.尿液一般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和应用。 

2.尿液检查标本采集要求。  

【考核重点】

尿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粪便检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说出粪便一般检查标本采集要求,显微镜检查、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2.根据粪便颜色与性状改变,分析出其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粪便一般检查标本采集要求,显微镜检查、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2.粪便颜色与性状检查。 

3.化学法、免疫学方法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原因。

【考核重点】

粪便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说出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初筛试验和确诊试验名称。 

2.根据医院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分析出其临床意义。

(1) 掌握凝血因子、抗凝系统和纤溶活性检测的筛检试验以及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2) 掌握DIC的实验诊断指标

(3) 掌握肝素、口服抗凝剂的实验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4) 掌握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5) 熟悉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

(6) 了解《生理学》中关于出血,生理性止血,凝血过程,纤溶系统等知识点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回顾《生理学》中关于生理性止血的相关内容

2.一期止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测

(1)初筛试验

(2)确诊实验:血管壁功能检查;血小板检测

3.二期止血及凝血功能检测

4.抗凝系统及相关检测

5.纤溶系统及相关检测

【考核重点】

掌握凝血因子、抗凝系统和纤溶活性检测的筛检试验以及筛检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第五节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掌握临床上常用的肾功能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血清肝脏酶学检测,蛋白检测以及病毒性肝炎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血钾、血钠、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掌握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正常值

4.掌握常用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5.掌握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临床常用肾功能检查项目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肝脏酶学检查,血浆蛋白检测,常用病毒性肝炎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3.电解质、血糖检查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

4.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5.常用血脂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考核重点】

结合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化验单的临床意义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掌握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2.握浆膜腔积液的检查项目的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3.熟悉浆膜腔积液的产生机制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回顾生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2.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理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原因及性质不同,积液可分为两大类:漏出液,渗出液

(1)漏出液发生机制及病因

(2)渗出液发生机制及病因

3.浆膜腔积液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4.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图表形式)

【考核重点】

结合病例分析,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及可能导致的病因

 

第八节 血气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

1.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Ⅰ、Ⅱ型呼吸衰竭的判断;单纯酸碱平衡失调的判别

2.血气分析的临床适应症

3.初步判断二重酸碱失衡的步骤 

【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结合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

1.血气分析的概述

2.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3.如何分析血气分析报告-呼吸衰竭

4.如何分析血气分析报告-酸碱失衡

5.酸中毒和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6.结合病例分析报

【考核重点】

根据病例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呼吸衰竭类型及酸碱失衡类型

 

第四篇 心电图(1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

1.知识目标

(1)理解心电图这种器械检查在临床诊断中作用

(2)结合临床病例,能说出病人做心电图检查的适应症

(3)掌握典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4)掌握窦性心律后失常,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2.        能力目标

(1)能说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特点

2)能说出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表现

3.        素质目标

(1)具备严谨缜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规范、认真、严谨的对待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3)在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后注重人文关怀

【教学时数】理论12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法(配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正常心电图的,期前收缩(房性,室性,交界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1.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导联体系。 

2.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心电图测量方法、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心电图特点。                                       

3.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期前收缩(房性,室性,交界性);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4.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变化特点及特征图形                       

5.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考核重点】

正常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学》理论课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形式

 

1

 

第一篇  症状学

 

绪论部分,常见症状: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腹痛、呕血、便血、意识障碍

 

10学时,400分钟

 

线下教学

 

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或智慧树平台)

 

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学时应当安排27-30学时

 

2

 

第二篇  体格检查

 

22学时,880分钟

 

3

 

第三篇  实验诊断

 

12学时,480分钟

 

4

 

第四篇  心电图检查

 

12学时,480分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