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6-10-12 11:48:35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402003

课程类别: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见习)10学时

 

一、课程简介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妇科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重点掌握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以保证中医妇科为主体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进步和面向中医药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求的高级中医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和特有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妇科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重点掌握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妇科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妇科学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目的要求】

1.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

2.熟悉十大历史时期;

3.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1.十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唐代、宋代、金元时代、明代、清代及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妇科发展概况;

2.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贡献。

    第二章  女性的生殖脏器

    第一节  阴户、玉门

    目的要求   

了解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教学内容】

    1.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第二节  阴道、子门

    【目的要求】

    熟悉阴道的解剖位置与功能;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教学内容】

    1.阴道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第三节  胞宫

    【目的要求】

    1.掌握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2.熟悉胞宫的别名。

    【教学内容】

    1.胞宫的名称;

    2.胞宫的解剖位置;

3.胞宫的形态;

4.胞宫的功能。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的联系;脏腑与胞官的联系;天癸的生成与生理作用;

2.熟悉冲任督带四脉的共同特点;

3.了解气血对胞宫的生理作用

   【教学内容】

l.冲任督带四脉的四个共同特点;

2.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3.脏腑与胞宫;

4.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

5.气血对胞宫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妊娠生理特点与产后生理特点;

2.熟悉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带下的生理现象与产生机理;妊娠的生理现象与妊娠机理;

3.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产褥期的母体变化与哺乳。

   【教学内容】

  l.月经的生理现象、产生机理及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

  2.带下的生理现象、产生机理;

  3.妊娠的生理现象(母、儿)及妊娠机理;

  4.产育中分娩的生理过程、产褥期母体变化与哺乳。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目的要求】

  1.掌握寒、热、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熟悉怒、思、恐的致病特点;其他因素的种类;体质因素在妇科病因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淫邪因素:寒、热、湿;

    2.情志因素:怒、思、恐;

    3.其它因素: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过度、跌仆损伤;

    4.体质因素。

    第二节 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以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是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才导致

妇科疾病发生的核心机理;肾、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

    2 .熟悉气血失调导致妇科常见疾病的主要机理;

    3.了解直接损伤胞宫导致妇科疾病的主要机理。

    【教学内容】

    1.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肾、肝、脾、心、肺;

    2.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情志变化、寒热湿邪;

    3.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一节  四诊要点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诊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

    2.熟悉经、带、胎、产各种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望诊:望形神、望面色、望唇舌、望月经、望带下、望恶露;

    2.闻诊:耳听声音、鼻嗅气味;

    3.问诊: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

    4.切诊:脉诊、按诊。

    第二节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

    【目的要求】

    1.掌握脏腑辨证中五脏病变的证候特征;

    2.熟悉气血辨证中气血病变的证候特征;

    3.了解妇科常见证型

    【教学内容】

    1.脏腑辨证:肾病辨证、肝病辨证、脾病辨证、心病辨证、肺病辨证;

    2.气血辨证:气病辨证、血病辨证;

    3.常见证型。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补肾滋肾

    【目的要求】

    掌握补肾滋肾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

    【教学内容】

    1.补肾益气;

    2.滋肾益阴;

    3.温肾助阳;

   4.温阳行水;

    5.滋肾养肝。

    第二节  疏肝养肝

    【目的要求】

    熟悉疏肝养肝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

    【教学内容】

    l.疏肝解郁;

    2.疏肝泻火;

    3.泻肝除湿;

    4.疏肝理脾;

    5.调肝补肾;

    6.养血柔肝;

    7.平肝潜阳;

    8.镇肝熄风。

    第三节  健脾和胃

    【目的要求】

    熟悉健脾和胃的常用方法及代表方剂。

    【教学内容】

l.健脾和胃;

2.健脾养血;

    3.健脾益气;

    4.健脾扶阳;

    5.健脾利湿;

    6.健脾豁痰除湿;

    7.温中和胃;

    8.清热和胃;

    9.养阴和胃。

    第四节  调理气血

    【目的要求】

    1.熟悉调理气血的常用方法;

    2.了解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

    l.气病:①补气;②升提; ③行气;④降气; ⑤理气; ⑥温经扶阳; ⑦清气泻热等七种气病治法;

    2.血病: ①补血养血; ②活血化瘀; ③软坚散结; ④涩血止血;⑤清热凉血; ⑥清营祛瘀;⑦解毒杀虫;⑧温经行滞;⑨温经养血;⑩散寒祛湿等十种血病治法。

    附  外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外治法的使用原则;

    2.熟悉妇科主要外治法;

    3.了解妇科常用的外用药物。

    【教学内容】

    l.妇科外治法及常用外用药物;

    2.妇科主要外治法:薰洗法、冲洗法、纳药法、贴敷法;

    3.妇科外治法的使用原则。

各  论

第八章  月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

    2.熟悉本病机理;

    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

    1.月经病的定义;

    2.范围:常见月经病;

    3.主要病机;

    4.治则与宜忌。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

    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

    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四节  月经过多

  【目的要求】

  l.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

  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

  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

  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八节  崩漏

    【目的要求】

    l.掌握崩漏的定义与诊断;辨证论治及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的运用;

    2.熟悉崩漏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崩漏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血热、血瘀;

    3.诊断,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异位妊娠、胎漏、堕胎、小产的鉴别诊断;

    4.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5.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九节  闭经

    【目的要求】

l.掌握闭经的定义与诊断;辨证论治;

2.熟悉闭经的病因病机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闭经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

    3.诊断,与胎死不下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九章  带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带下病的定义及其辨证论治;

2.熟悉带下病的主要机理及其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带下病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

  3.诊断,与白浊、白淫、漏下、经间期出血的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十章  妊娠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病的定义、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

2.熟悉主要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妊娠病的定义;

  2.范围:常见妊娠病;

  3.主要发病机理;

4.治则与宜忌。

第一节  恶阻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恶阻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2.熟悉其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妊娠恶阻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胃虚、肝热、痰滞;

  3.诊断,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胃虚、肝热、痰滞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三节  异位妊娠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对异位妊娠的辨证论治;

    2.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

    【教学内容】

    1.异位妊娠的定义及概述;

    2.分期分型:末破损期;已破损期;包块期;

    3.诊断,与胎动不安、肠痈、肠覃、妊娠腹痛等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未破损期、已破损期各型的证、治、方、药。

5. 通过PBL教学使学生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妇科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以及异位妊娠辨证施治。

 

第四节  胎  漏

    【目的要求】

    1.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辨证论治;

    2.熟悉其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l.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 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癥瘕伤胎;

    3.诊断,与妊娠腹痛、胎死不下、宫外孕、鬼胎的鉴别诊断;

  1. 辨证论治: 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癥瘕伤胎各型的证、治、方、药;
  2. 通过PBL教学使学生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鉴别诊断及辩证施治。
  1.     

第六节  滑胎

  【目的要求】

  l.掌握滑胎的定义;辨证论治;

  2.熟悉其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滑胎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肾气亏损、气血两虚;

  3.诊断;

  4.辨证论治:肾气亏损、气血两虚各型的证、治、方、药。

     附论  第三章 妊娠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掌握胎盘的形成和结构,熟悉胎盘的功能。

3、熟悉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4、了解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胎盘的形成、结构、胎膜、脐带、羊水,胎盘功能。

3、妊娠母体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

附论 第四章 正常分娩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2、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3、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教学内容】

1、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制。

3、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4、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十一章  产后病

  【目的要求】

  l.掌握产后病的发病机理、诊断的特殊要求与治疗原则;

  2.熟悉产后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

  1.产后病的定义;

  2.范围:常见产后病;

  3.主要发病机理;

  4.特殊诊断;

  5.治疗原则及论治规律。

  第三节  产后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发热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2.熟悉其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产后发热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感染邪毒、外感、血虚、血瘀;

  3.诊断,与乳痈、产后小便淋痛的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感染邪毒、外感、血虚、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八节  恶露不绝

  【目的要求】

  1.掌握恶露不绝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2.了解其主要病机。

  【教学内容】

  1.恶露不绝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

  3.诊断;

  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十节  缺乳

【目的要求】

l.掌握缺乳的辨证论治;

2.熟悉缺乳的定义、主要机理。

【教学内容】

1.缺乳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

3.诊断;

4.辨证论治:气血虚弱、肝郁气滞各型的证、治、方、药。

    第十一节  乳汁自出(附:回乳)

    【目的要求】

    1.熟悉乳汁自出的定义;

    2.了解其分型与代表方剂。

    【教学内容】

    1.乳汁自出的定义及概述;

    2.病因病机:气虚失摄、肝经郁热;

    3.诊断;

    4.辨证论治:气虚失摄、肝经郁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5.回乳及其方法。

第十三章  计划生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避孕措施的避孕原理,并熟悉几种常用避孕方法的使用。

2、掌握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3、熟悉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4、绝育措施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内容】

1、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和目前执行的原则。

2、工具避孕的种类、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药物避孕的原理、种类、临床使用方法。

4、女性绝育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5、人工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详细讲解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课堂讲授、PBL教学、临床见习,使学生能掌握、熟悉或了解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妇科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辨证论治。并能了解、熟悉西医妇产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诊疗新技术。重点掌握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以保证中医妇科为主体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综合、临床独立诊治病人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重视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妇产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PBL教学、自学、见习、实习。PBL教学、临床见习、实习采用临床病例示教、讨论、参观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看幻灯片、VCD、录像等多种形式,达到加深和巩固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同时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

 

 

 

 

 

 

 

 

六、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1

绪论

1

2

女性的生殖系统解剖

1

3

女性的生理特点

2

4

妇科病病因病机

1

5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2

6

妇科疾病的治疗

1

7

月经先期

1

8

月经过多

1

9

崩漏

2

10

闭经

1

11

带下病

1

12

妊娠恶阻

1

13

异位妊娠

3

14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2

15

妊娠生理

2

16

正常分娩

2

17

产后发热

1

18

恶露不绝

1

19

缺乳

1

20

乳汁自出

1

21

计划生育

2

合计

 

30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价。

    2、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平时学习及学习笔记。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九版马宝璋、齐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参考资料:妇产科学 第八版 、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 1995年 、现代妇科治疗学 1995年 。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