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据2021版教材修订)

发布时间:2021-06-30 16:32:46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据2021版教材修订)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分:3  

学时:48 学时(线下教学:32学时,线上教学:  8学时,实践教学时间8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教学形式】线下、网络、社会实践混合式教学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能积极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2.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能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出发,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进而深刻领会近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四大选择”的历史合法性;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理想信念。  

3.能力目标: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提高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大是大非和社会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判断学生把握国史与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总体状况;监测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践与学生具体实际进一步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课程成绩评定  

形成性评价:采取自评、实时评价、过程评价等形式开展有效评价。  

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总结评测相结合,既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所考核,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成绩构成:成绩总分100分,具体为:考勤及线上教学20%;社会实践成绩占20%;期考成绩占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考核形式:闭卷、非闭卷或期末论文,三种考核方式均可,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线上测验、实践教学、学习笔记、出勤记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作为过程考核的内容,考核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1.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5 8 24 日。  

2.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李大钊全集》第 5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版。  

3.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2014219日。  

4.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42日。  

5.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青年》第 9 4 号。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5 5 日。  

9.列宁:《民族和殖民问题提纲初稿》,《列宁全集》第  39 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10.《中国共产党章程》(1922 7 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1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17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3.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94日。  

15.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1214日。  

16. 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7.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96日。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922日。  

19.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周恩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2.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613日。  

23.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130日。     

2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1219日。  

25.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414日。  

2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7.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求是》2018年第24期。  

28.《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人民日报》201914日。  

29.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13日。  

   

导言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3.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学习历史作用和意义  

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3.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考核重点】  

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2.“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增强现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  

2.知识目标:了解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活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理解民族复兴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和奋斗目标的。  

3.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列强入侵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古代  

2.中国  

3.中国建社  

4.复兴  

【考核重点】  

    正确认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的提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形成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期背景铺垫。  

2.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经过;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2.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考核重点】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根本上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历史走向和规律  

2.知识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历史价值等知识,理解:通过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3.能力目标:能够辨析、批驳针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夜的机和自救  

2.辛亥产阶  

3.共和革命  

4.辛亥分析  

【考核重点】  

共和政体的病变与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增强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念,自觉弘扬“红船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以及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客观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开天辟地”的关系;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伟大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能够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民主革命的初步探索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4.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考核重点】  

【教学目标】  

2.知识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以及五四运动产生过程;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  

【考核重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红船精神的内涵。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吸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革命营养,使之成为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  

2.知识目标:了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就、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及其原因;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与历史意义。  

3.能力目标: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实质  

2.土地革命战争的广泛兴起  

3.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4.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意义  

5.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与长征的成功战略转移  

【考核重点】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及推翻其统治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增强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决心。  

2.知识目标:了解日本侵华战略的实施与侵华日军的罪行,了解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掌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方略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掌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3.能力目标:能够辨析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保持对抗战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有助于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抗日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考核重点】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全民性和国际性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决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知识目标  

了解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历史必然性。理解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挖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  

2.国民党政权陷入全民包围之中  

3.“第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  

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考核重点】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知识目标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的重大意义。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新中国在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2.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考核重点】  

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帮助他们形成不畏挫折和失误、勇于纠错、敢于成功的素质。  

2.知识目标  

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挫折以及在曲折中前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理解《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和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掌握在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断或评价是非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网络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教学  

【教学内容】  

1.“第二次结合”思想的提出及两篇重要政论文章的发表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理论成果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的曲折及其教训  

【考核重点】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认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知识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过程。理解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本内容。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矛盾和问题、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  

【教学时数】网络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教学  

【教学内容】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2.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和历史地位  

【考核重点】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标】  

1.   素质目标  

深刻认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知识目标  

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在极不平凡的发展中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理解发生这一系列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伟大意义。  

3.能力目标  

具有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读资料并能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时数】网络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上教学  

【教学内容】  

1.成就辉煌、变革深刻  

2.顺利实现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伟大意义  

【考核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学时数分配表  

 

  

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导言  

首课告知  

线下教学  

理论2学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线下教学  

理论3学时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线下教学  

理论6学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线下教学  

理论3学时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线下教学  

理论3学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线下教学  

理论3学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线下教学  

理论4学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线下教学  

理论3学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线下教学  

理论2学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线下教学  

网络2学时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线下教学  

网络3学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线下教学  

网络3学时  

实践教学  

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8  

期末考核  

考查  

线下考核  

3学时  

合计  

   

   

       48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