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二

《黄帝内经》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3-05-24 12:11:13 浏览次数: 【字体:
附表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一览表
章节目录主要知识点思政元素
上篇《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主要注家注本、成书、沿革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学术特点、学术价值(1)通过探究《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使学生被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魅力深深吸引,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思维以及对中医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使学生感知“道法自然”的重要性,感悟到天地对自然万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体悟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而树立主动顺应自然的思想。
第一章 哲学思想
第二节 阴阳五行
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的基本概念、内容,阴阳理论在判断疾病预后、
指导诊断与治疗和养生防病中的应用
(1)通过总结阴阳五行规律,使学生被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魅力深深吸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对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来解释人体阴阳脏腑之气运动变化,学生能够体悟中医学天人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从而树立主动顺应自然的思想。
(3)通过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哲学思辨精神。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素问·灵兰秘典论》
(1)人体十二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
(2)心的主导作用
(1)通过总结“十二官”分工合作及“心”为主导的脏腑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与主人翁意识。
(2)总结“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各阶层、各政党、各民族和谐发展、融洽统一,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制度。“和而不同”是渗透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文化精神。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二、《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象的概念及内容,五脏阴阳属性及与四时通应关系通过讲解五脏各自的阴阳五行属性,培养学生的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体悟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三、《素问·五脏别论》
脏腑分类,脏腑生理功能与特点通过认识脏与腑之间生理功能和特点的不同,以及根据不同的特点指导临床的治疗,培养学生重道轻器观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四、《素问·太阴阳明论》
“阳道实,阴道虚”的学术内涵通过总结“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培养学生中医的系统平衡观不仅适用于解释人体,同样可用于解释生态平衡,社会平衡等,从而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五、《灵枢·脉度》
五脏精气与七窍的对应关系通过脏腑外窍的系统联系,建立五脏一体观,提高学生对内经的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第二章  藏象
第二节 气血营卫
一、《素问·经脉别论》
(1)谷食入胃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营养输布过程
(2)水饮在体内的转输过程
通过学习,明确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转输是多个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认识远早于西医学的饮食物代谢和血液循环理论,树立学生学习中医的自豪感,增强专业自信心。
第二章  藏象
第二节 气血营卫
二、《灵枢·营卫生会》
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交会对睡眠的影响,三焦的功能通过相互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对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有所认识,认识到三焦的不同功能,展示古人的医学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内经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  藏象
第二节 气血营卫
三、《灵枢·决气》
(1)“六气”源于一气而各有部主;
(2)精的概念及生理作用
(1)通过对六气源同一气以及各自生理功能的综合应用,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及养生防病的思想
(2)通过对《决气》有关生命起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对医生职业崇高性的信仰。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五脏藏神
一、《灵枢·本神》
(1)神的产生;
(2)人的认知思维过程
(1)通过学习《本神》生命起源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内经》已从唯物主义观点对生命起源进行合理阐发,激励学生关注养育万物的大自然,对自然界有敬畏之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通过掌握人的认知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避免空想空谈,学会踏实肯干的品质。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
一、《灵枢·百病始生》
(1)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2)外感发病的机理及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
(1)培养学生整体观与辨证思维,提高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2)对病因理论的阐发批判了当时甚嚣尘上的鬼神致病错误认识。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
二、《素问·生气通天论》
(1)阳气的生理、病理;
(2)阳气与阴精的关系;
(3)饮食五味偏嗜的致病特点
(1)学生通过对天之阳气与人体阳气生理病理方面的密切关系,体会《黄帝内经》整体医学思想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相通应的观点,学会敬畏自然。
(2)通过对“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学习,培养学生讲究中庸、追求和谐的个人修养。
(3)通过对五味偏嗜的认识,体会“过犹不及”“过则为灾”的哲理观。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二节 病机与传变
一、《素问·至真要大论》
病机十九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1)通过对疾病发生病机变化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中医象思维的实践,提高学生对内经的专业自信心。
(2)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进行案例反思,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二节 病机与传变
二、《素问·调经论》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临床意义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树立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病证
第一节 热病
一、《素问·热论》
热病的概念、病因、病程、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和治疗原则等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提高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第五章  病证
第二节 咳证
二、《素问·评热病论》
阴阳交的病因病机、症状及预后树立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第五章  病证
第二节 咳证
一、《素问·咳论》
咳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传遍规律、治疗原则,以及与四时变化的关系通过将咳证与新冠肺炎疫情相结合,讲述抗疫模范事迹,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奉献精神。
第五章  病证
第三节 痛证
一、《素问·举痛论》
疼痛的病机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名医大家高超的医技、高尚的医德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第五章  病证
第四节 痹证
一、《素问·痹论》
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通过举例中医药论治痹证的特色与优势,彰显中医药的临床价值,感受名医大家高超的医技、高尚的医德,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
第五章  病证
第六节 水病
一、《灵枢·水胀》
(1)水胀、肤胀、鼓胀的临床鉴别;
(2)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以所学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及养生防病思想的建立和教育,帮助自己、服务他人。学以致用,树立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病证
第六节 水病
二、《素问·汤液醪醴论》
水肿的形成机理、治疗以所学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及养生防病思想的建立和教育,帮助自己、服务他人。学以致用,树立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  诊法
第三节 四诊
一、《素问·脉要精微论》
(1)“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
(2)四诊合参,决死生之分的纲领;
(3)“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诊脉要求
通过对诊法原理、诊病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思想内涵的理解,树立以“大医精诚”为信条的医德观,树立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  诊法
第三节 四诊
二、《素问·五藏别论》
反迷信的观点和医患合作的思想(1)学习《内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价值观
(2)从《内经》医患关系的思想出发,树立学生的中医药法治观念。
第六章  诊法
第三节 四诊
三、《素问·平人气象论》
(1)真脏脉与有胃气;
(2)四季的平、病、死脉特征
(1)通过学习脉有胃气,树立“医者仁心,以人为本”的医德观;
(2)通过学习脉应四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观。
第七章  论治
第一节 论治思想
一、《素问·异法方宜论》
(1)五方地域环境对居民体质的影响;
(2)因地制宜的治疗思想
(1)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了解地方物产与生活习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在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过程中,在个人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学会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分析问题。
第七章  论治
第二节 治则治法
一、《素问·至真要大论》
(1)正治与反治的适用性;
(2)“求其属”的治疗原则
(1)学生加深对治则体现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生加深对治疗原则“求其属”的认识,引导学生把握各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七章  论治
第二节 治则治法
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因势利导”法的含义及临床运用理论联系生活实践、临床实践,认识因势利导思想内涵。做到行动遵循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号召,新思路,由此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不要逆势而行,以防个人发展陷入困境。
第八章  摄生
二、《素问·上古天真论》
(1)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和今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
(1)通过对教学重点的理解与反思,体会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提高中医人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将宣传正确中医养生知识与方法作为自己践行中医事业的重要环节。
(2)通过经文学习与医案举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摄生
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辨性;
(2)四时生长收藏变化规律与养身调神的法则;
(3)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1)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2)加深学生对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解,认识到内经指导下的中医对历史上国人健康的贡献,树立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
(3)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及养生防病思想的建立和教育,教导医学生防微杜渐,预防学术不端、党性不纯思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