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建设规划(2021-2025)

发布时间:2023-05-08 13:44:17 浏览次数: 【字体: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五年(2021-2025)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介

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以及各种学说的源流、内容和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名医辈出,后代医家继承前人的学术理论与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对医学的研究、临床经验的积累,使中医学术不断发展。由于学术上的继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术流派;由于学术的发展,又形成了名医学术上的各自特点。因此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中医药发展中出现的医家、学说与学派,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学术思想与成就、学术源流与发展、诊治方法与经验等。该课程在学术方面充分反映中医学的多样性、独特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提高性和实用性,在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负责人为戴铭老师。

二、课程定位和性质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课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线下课程,同时也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一流课程。

三、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前期掌握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通晓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临床经验,从而扩大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培养中医学思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累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挖掘中医学宝库,提高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成为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知识储备的中医药人才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今后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内容设计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历代名医的医德医风、治学方法与门径,以及重要学术流派的形成、学术继承、中心思想和贡献。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应做到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历代医家学术特色及临床经验,并总结整理继承前辈的学术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其用药思路与方法,提高临床水平。着重完成培养计划中的知识培养要求和临床能力培养要求:包括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疗实践;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能力;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等。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凡与中医药学术及临床有关的各种思想、学说和流派都属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范畴。该课程研究既有深入的探讨,又有宏观的综合;既有个体的分析,也有群体的归纳;既有理论的发挥,也有临床的实践;既有古代的总结,也有现代的研究。这些学术思想、各种学说、学术流派和临床经验等研究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文献学、中医史学等中医基础学科,以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中医临床各科,还可能涉及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另外因身处广西,课程还会在广西地方特色医药挖掘整理与应用、传统中医学术理论和学术流派的研究与运用以及东盟医药研究等方面内容给学生做适当的介绍和讲解,突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五、课程资源建设   

中医各家学说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继续加强教材建设,对本学科现有教材或教学内容进行修订调整,并先后出版了三本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同时不断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充实丰富的题库和课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①戴铭,《中医各家学说》(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11月。

②戴铭,《中医各家学说》(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4月。

③林怡,《中医各家学说》(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7月。

④林怡,《中医各家学说》(编委),科学出版社,20222月。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心公网访问地址:

http://221.7.134.6:8080/G2S/Showsystem/Index.aspx

六、教学方法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以活泼思想、扩展思路为原则,着力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临床思维、加深中医功底、培养中医素养,为学生深入研究中医学引路。本课程采用多轨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自导学习、知识竞赛、学术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教学,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阅读历代名医原著,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历代医家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思想,并通过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探求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历代名医医案,分析总结医家的临床经验及学术特色。

七、教学评价及反馈(见形成性评定方案表)

八、教学效果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在全校本科各专业中开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备课认真,教授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取得了极好的“教”与“学”的互动效果,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本学科相关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了专业思想,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中医药事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