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3-03-27 15:53:48 浏览次数: 【字体: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历代著名医家高尚的医德医风及做人准则,能够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更加热爱中医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养。

2.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前期掌握中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通晓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临床经验,熟悉历代著名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形成因素、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贡献,了解中医历史上著名的医家学说及其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3.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培养中医学思维,挖掘中医学宝库,提高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为今后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其明确学习方向,逐步适应本学科的课程特点,最终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目的。

2.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参与性形成性评价(40%)+课程终末性评价(6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参与性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反映及学习过程当中阶段性的学习成效反映,范围包括随机抽查点名、随堂作业、病案分析、课内提问、分组汇报等)。

课程终末性评价采用笔试形式进行,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多种形式题型。

【参考书目】

1.教材:中医各家学说(戴铭、尚力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2.参考资料:

①《中医各家学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任应秋主编,198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②《中医各家学说》,西南西北片区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8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③《中医各家学说》,中南五省中医学院教材,陈大舜主编,1989年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④《中医各家学说》,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裘沛然、丁光迪主编,199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⑤《中医各家学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严世芸主编,2003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⑥《中医各家学说》,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秦玉龙主编,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⑦《中医临床医学流派》,陈大舜、易法银主编,199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⑧《名老中医之路》,张奇文、柳少逸主编,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⑨《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主编,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⑩《浙江中医学术流派》,范永升主编,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3.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心公网访问地址:

http://221.7.134.6:8080/G2S/Showsystem/Index.aspx。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医家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初步接触医家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学术著作及学术成就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医各家学说的奥妙,提升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加深对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认同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2.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范围,课程特点;掌握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基础和主要学术流派概况,以及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对医学发展的影响;熟悉各医学流派的形成因素及其特点;了解其与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学说的关系。

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形成及三要素,自主判断哪些属于中医学术流派,并且熟悉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划分。

【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 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范围,课程特点;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形成时间、三要素及形成原因。

3.主要医家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以及其他著名医家的学术成就,对中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4.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因素及特点。

5.《中医各家学说》研究的范围、学习目的、要求与方法。

【考核重点】

重点:1.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因素及特点。

2.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形成时间、三要素及形成原因。

难点: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各  论

 

第一章  伤寒学派、代表医家孙思邈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领略到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理论及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知识目标:学生能向同伴或者教师复述伤寒学派的概念及学术继承情况,指出孙思邈的学术成就及临床经验。

3.能力目标:通过介绍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经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结合当下风靡全国的养生思潮思考如何正确养生,并总结出具体的养生指导或计划。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伤寒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贡献。

2.孙思邈的生平著作。

3.孙思邈的学术理论包括:大医精诚论、养生论述、脏腑虚实寒热辨证、伤寒温病方论、治疗经验及方剂学方面的成就和特色。

【考核重点】

1.伤寒学派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继承情况。

2.孙思邈大医精诚论、养生论述及伤寒温病方论。

 

 

 

 

第二章  河间学派、代表医家刘完素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刘完素努力纠正时弊的精神,树立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大医情怀。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河间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及学术继承情况,掌握刘完素的生平著作、五运六气病机学说和六气化火说。

3.能力目标:结合刘完素有关五运六气病机学说和六气化火说的部分代表医案,引导学生参与病案分析讨论,并以分组汇报的形式介绍讨论结果。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河间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2.刘完素的生平著作。

3.刘完素的五运六气病机学说,六气化火说。

4.刘完素对热病的证治,对杂病的治疗经验。

【考核重点】

1.六气化火的病机理论和治疗热病的特点。

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及对杂病的治疗经验。

3.河间学派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继承情况。

 

 

 

 

第三章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一张元素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介绍张元素的生平事迹,使同学们感受到张元素精湛的医术和豁达的心胸,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识目标:学生能向同伴或者教师复述易水学派的概念及学术继承情况,总结出张元素的学术理论及用药特色。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张元素的脏腑辨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总结历史上著名医家们的脏腑辨证经验,初步形成中医脏腑辨证的思路。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易水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贡献。

2.张元素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3.脏腑辨证,遗药制方论及首创药物归经。

4.张元素的扶养脾胃的治疗思想。

【考核重点】

1.脏腑辨证,遗药制方论及药物归经。

2.张元素的扶养脾胃的治疗思想。

 

 

 

 

 

 

第四章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二李东垣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了解李东垣的生平事迹,感受并学习到富家子弟李东垣的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质和精湛的医学技术。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李东垣的生平著作,对脾胃生理功能的阐发,对内伤热中证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药。

3.能力目标:结合李东垣治疗内伤热中证的部分代表医案,引导学生参与病案分析讨论,并能够熟练应用补中益气汤。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李杲的生平著作。

2.李杲阐发胃与元气的关系。

3.脾胃为精气升降枢纽,重视阳气升发。

4.李杲阐发内伤热中证,遣药制方的特点。

【考核重点】

  1.李氏脾胃学说,内伤热中证的病理机制、主要症状及治疗法度。

2.李氏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主要方药及脾胃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攻邪学派、代表医家张从正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张从正的情志相胜疗法,能够领略大医的精湛医术及敬畏生命的情怀。

2.知识目标:学生能向教师复述攻邪学派的概念及学术继承情况,总结出张从正的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张从正的情志相胜疗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初步感受情志疗病的魅力,提升学生尊重患者、善于沟通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攻邪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贡献。

2.张从正的生平著作。

3.张从正的论病观点。

4.张从正重视血气流通。

5.张从正的祛邪三法的特点。

6.张从正的药攻食养。

7.张从正的心理疗法。

【考核重点】

1.张氏的论病观点,三邪理论及血气流通为贵等学术思想。

2.张氏的祛邪三法及情志相胜疗法。

 

 

 

 

第六章  丹溪学派、代表医家朱震亨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讲解朱丹溪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丹溪曲折的求学之路及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心。

2.知识目标:学生讲述丹溪学派的概念及学术继承情况,总结出朱丹溪的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及治疗气血痰郁的丰富经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朱丹溪的生平著作。

2.朱丹溪的相火论。

3.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

4.火热证的辨治,倡导滋阴降火。

5.朱丹溪论述阴阳升降机理,善用参芪。

6.气血痰郁论治杂病(可以中风、痛风、萎、噎、膈、疝气等为例说明)。

7.朱丹溪对后世的影响。

【考核重点】

1.朱氏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2.朱氏对火热证的辨治,对人体阴阳升降的论述,杂病责于气、

血、痰、郁的理论及治疗特点。

 

 

第七章   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一薛己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薛己的朝夕互补方法,感受并学习薛己精湛的医学技术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温补学派形成的时代背景,掌握薛己重视脾胃阐发肾命的观点。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薛己的朝夕互补方法等补虚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处理临床复杂病症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温补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2.薛己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3.薛己重视脾胃,阐述肾与命门。

4.薛己的治虚心得。

【考核重点】

1.薛氏对脾胃关系、脾肾关系的论述。

2.薛氏杂病理论及治疗特点。

 

 

 

 

 

 

第八章  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二张介宾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张介宾的阴阳理论及张介宾的生平事迹,能够领略大医的精湛医术及敬畏生命的情怀。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张介宾的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理论,掌握左归丸、右归丸的处方原则及主治病症,熟悉张介宾的称号。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张介宾阳非有余阴亦不足论,学会与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本不足论相互辨析。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张景岳的生平著作。

2.张景岳的真阴论。

3.张景岳的大宝论。

4.张景岳的命门学说(生理、病理、治疗)。

5.张景岳的阴阳互根理论以及阴阳互济治疗经验。

【考核重点】

1.张氏的真阴论、大宝论和命门学说。

2.张氏的阴阳互济经验,代表方剂左归丸、右归丸等处方原则。

 

 

 

 

 

 

第九章  温病学派、代表医家吴有性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吴有性对温疫病因的阐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学生从中可以学习到古代医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吴有性温疫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因疫气的概念、发病途径、传变方式及治疗手段。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吴有性辨析温疫的过程及结果,逐步培养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在批判中发展进步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温病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2.吴有性生平著作;

3.吴有性温疫病因,侵入途径,邪伏部位,治疗特色;

4.温疫表里分传规律,与伤寒的鉴别要点。

【考核重点】

吴有性的温疫学说。

 

 

 

 

 

 

 

第十章  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一王清任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生通过了解王清任致力于脏腑解剖的传奇人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实践精神。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王清任重视活血化瘀的学术思想,以及治疗中风的宝贵经验。

3.能力目标:围绕“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是否正确”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中西汇通学派的概念、学术成就、学术继承和对中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2.王清任的生平著作。

3.王清任治疗着重气血,力主活血化瘀。

4.王清任认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

【考核重点】

1.王清任理血法则的特点。

2.王清任的气血理论及治疗中风的经验。

 

 

 

 

 

 

第十一章  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二张锡纯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张锡纯中西汇通的学术思想及中西药物的结合使用,培养学生努力探求新知、勇于接受新事物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熟悉张锡纯的大气理论以及遣药制方特点。

3.能力目标:提出“什么是大气”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难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张锡纯的生平著作。

2.大气论。

3.对中风的认识。

4.遣药制方特点。

【考核重点】

张锡纯的大气理论。

 

 

 

 

 

 

 

 

第十二章  其他医家代表钱乙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学习钱乙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修养、大度的胸怀情操以及高贵的人品素质。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描述,掌握钱乙著名的五脏虚实辨证。

3.能力目标:通过讨论钱乙提出的“肾无实证论”这个著名的学术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钱乙的生平著作。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3.五脏虚实证治。

4.处方用药特色。

【考核重点】

1.钱乙论述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2.五脏虚实证治。

 

 

 

 

 

 

 

学时数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

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 论(共6学时)

总论

 

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因素及特点等

 

 

线下

6学时

论(39学时)

第一章

伤寒学派、代表医家孙思邈

线下

3学时

河间学派、代表医家刘完素

线下

4学时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一张元素

线下

3学时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二李东垣

线下

4学时

攻邪学派、代表医家张从正

线下

4学时

丹溪学派、代表医家朱震亨

线下

4学时

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一薛己

线下

2学时

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二张介宾

线下

3学时

温病学派、代表医家吴有性

线下

3学时

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一王清任

线下

3学时

十一

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二张锡纯

线下

3学时

十二

其他医家代表钱乙

线下

3学时

考核3学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