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一

教学设计-伤寒论讲义-总论

发布时间:2020-12-07 12:35:21 浏览次数: 【字体:

 

教研室:伤寒教研室

                                   

 

 

 

 

 

 

 

 

 

教学设计文案

 

 

 

 

 

 

 

 

 

 

讲授课程:伤寒论

章 名 称:总论

              适用专业:中医学/针推专业/壮医学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十三五”规划教材·第10版)

课程

伤寒论

授课班级

大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时数

6

设计者

符标芳

所属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

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的内容:

  • 《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形成与发展;

  •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 伤寒、六经的涵义及六经的传变、治疗;

  • 《伤寒论》的特点及如何学习《伤寒论》。

  • 教学首先介绍课程名称《伤寒论》的涵义,通过对“伤寒论”的理解,延伸出其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形成与发展的概况。

    其次,通过探索《伤寒论》的理论渊源,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与思考,如对《黄帝内经》中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的回顾,以及《伤寒论》对后世《温病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等。

    再者,简单介绍伤寒论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为后期深入学习原文及方证理论埋下伏笔。

    最后,介绍《伤寒论》的文法特点,以及引导学生如何学好《伤寒论》。

    总论部分主要在于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强调它的重要性,再者就是在于普及一些简单的概念及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并不是特别突出,主要考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一方面在于熟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为以后深入学习各大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好准备。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基本概念: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直中、合病、并病、两感。

  • 掌握六经传变规律及传变的主要因素。

  • 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情况、伤寒论》的版本的流传、《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 简单掌握六经辨证的思维能力。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历史主线,引入当时的社会境况以及《伤寒杂病论》的流传,使学生能熟悉本书的流传与沿革,并能理解本书的来之不易及其重要地位。

    (2)通过仲景的生活、事业轨迹以及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3)根据书名引申出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辨证论治等相关概念,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思维能力。

    (4)通过六经病的概念普及,拓展六经病的传变、主证、治疗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恩的情怀。

  • 通过医生张仲景的生平概况,明确成为一名优秀中医人的基本准则。

  • 通过名医事迹,培养学生的中医热情及中医自信。

  •  

    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教学预测:

    (1)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对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讲解条文及疾病的原理,可望激发学生对中医治疗疾病的学习兴趣,乃至对中医学各领域的探索热情。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在于普及《伤寒论》的相关沿革以及六经病的基本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学习重点不多,主要让学生学会初步的思考,学习压力不大,预计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3)学生对与现实生活、历史等相关联的话题比较感兴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知

    通过历史主线,感知医圣的生平特点以及《伤寒论》的沿革及流传。

    2

    掌握

    拓展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直中、合病、并病、两感等概念,掌握该部分内容。

    3

    领会

    讲述六经病的概念,拓展六经病的传变、主证、治疗等,使学生领会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的特点。

    4

    分析

    通过医圣的生活、事业轨迹,让学生分析如何当一名优秀的医生。

    5

    应用

    能运用六经病的理论解决相应的临床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一些概念: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直中、合病、并病、两感。

    2.熟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

    3. 初步学会六经病的辨证诊治要点。

    教学难点

    1.六经的实质。

    2.《伤寒论》中六经病的特点与《素问·热论》篇中的异同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是一节《伤寒论》理论课,主要内容在于普及一些《伤寒论》的历史沿革以及书中主要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内容涉及到一定的生活及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概念的普及上而言,又显得略微枯燥。

    首先,在本书沿革及流传的内容上来说,以“故事/历史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历史,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境况以及医圣张仲景的生平,激发学生对《伤寒论》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伤寒论》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其次,通过仲景的生活、事业轨迹以及一些小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当一名优秀的医生。联系近现代著名医家学习中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学好《伤寒论》。

    再者,根据书名引申出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辩证、辨证论治等相关概念,并初步掌握六经病的传变、主证、治疗等,使学生领会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的特点,获得从点、线到面的思维能力。

    最后设置课后思考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另外,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翻阅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除应用了教学多媒体资源,尚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学习资源

     1. 教材:《伤寒论选读》王庆国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中医专业《伤寒论》的主要教材)。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中医学习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BB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 中国慕课、智慧树等平台皆有《伤寒论》的相关课程,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作为预习提前观看。

     

    教学环境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感知

    文本

    《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形成与发展

    C

    E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100分钟

    自制

    2

    熟悉

    文本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A

    H

    掌握太阴病主证的基本知识点

    10分钟

    自制

    3

    掌握

    文本

    伤寒、六经的涵义及六经的传变

    C

    C

    掌握太阴病主证的基本知识点

    30分钟

    自制

    4

    领会

    文本

    六经病的辨证论治要点

    F

    D

    通过分析原文、病证对比,加深对其兼证变证的理解

    80分钟

    自制

    5

    思考

    文本

    《伤寒论》的文法特点及如何学习《伤寒论》

    F

    F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20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右侧为多媒体屏幕,左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

    ①内容要点。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①配合讲解逐步明确所讲内容。

    ②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多媒体的多种展现手段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③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以及分析病例,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教学互动环节

    课上互动:

    1.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1)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通过历史事件(三国鼎立),启发学生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延伸出医圣养成的条件。

    (2)知识流传的途径。

    (3)多种辨证方法与六经辨证如何结合。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 在BB平台建立讨论板,展开以下内容讨论,并及时评价:

  • (1)学生的疑惑。

    (2)六经中阴阳气的量的大小。

    (3)难点部分的内容。

     

  • 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指导学生就以下的问题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

  • 查阅资料,一些著名医家如何学习《伤寒论》。

  • 查阅资料,六经的实质是什么。

  • 《伤寒论》中六经病的特点与《素问·热论》篇中的异同点。

  •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

     

    讲述:《伤寒论》的简介、地位。

     

    学生听讲、思考

    文本依次展现

    并板书

    提出本门课程的特点。

    内容:《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

    教师问:成为医圣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出张仲景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PPT文本

    让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并潜移默化地去做。

    教师追问:历史对医圣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时势造英雄”。

    学生思考、回答

    PPT文本

     

    思考《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

     

    二、

    讲授

    过程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习

    新知识

    教师讲解:《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提问:如何学习《伤寒论》?

    学生听讲、思考、回答

    PPT展示

    文本

    通过讲解《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让学生明白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学习,并明白《伤寒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影响,学会将知识前后贯通。

    教师讲解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的概念、主证、治疗等。

    提问: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传变”?

    学生听讲、思考、回答

    PPT文本

    通过讲解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的概念、主证、治疗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教师讲解:《伤寒论》的基本文法特点。

    进一步提问:如何学习《伤寒论》?

    学生听讲、思考、回答

    PPT文本

    通过《伤寒论》的基本文法特点讲解,让学生联系中学语文所学的古文特点。

    进一步思考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并明确学习《伤寒论》的态度和决心。

    三、

    巩固

    知识

     

    拓展

    应用

     

    总结:本章节的要点。

    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一起回忆,同学们可以归纳。

    PPT文本、图表

    加强知识点的印象,学会学习的方法。

    学以致用:思考如何将六经辨证与其他辩证法结合,并能运用于临床。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PPT文本

    加强学习方法应用。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六经的实质是什么、 《伤寒论》中六经病的特点与《素问·热论》篇中的异同点。

    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科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

    PPT文本

    课外作业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阅读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增加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图

     

     

     

     

     

     

     

     

     

     

     

     

     

     

     

     

     

     

     

     

     

     

     

     

     

    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学习、思考和课堂氛围较好,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对于本章节中争议较多的部分的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4.学生在BB教学平台上讨论一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BB平台反馈,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课后讨论。

    5.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

    教师的各方面功底扎实,无论是教学示范还是语言,在本堂课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切实感受一些基本概念及简单的六经辨证的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病例到理论学习再到临床应用,都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通过生活情景、临床实际为主线,将本课的内容很巧妙地串在一起,突出了现实意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大家学到了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位同学真棒……”,“大家可以试着想象……”等等。这些话语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整节课,教师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为了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者。

    教学反思、总结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无不体现学生们的主动性,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医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建议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研究,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我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后讨论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喜欢学习。

    课堂上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种过程;临床案例的分析成功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学有所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 本章节的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参与度高,概念掌握清晰。

    2.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对于此问题,解决办法如下:讲课过程中,适当在熟悉基础知识后再引出新问题,大家一起回忆主要内容。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另外可以通过QQ、微信及BB平台,加强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