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课程二

《食品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实验指导(食安专业)20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海英 发布时间:2021-10-07 10:35:30 浏览次数: 【字体:

食品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实验指导

 

食品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形态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一个医学生而言,其实验教学是完成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实验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加深理解、巩固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②掌握寄生虫检验的基本技能,重点应牢固掌握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和实验诊断技术。为此,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标本和训练技术,达到以上目的,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防治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教材:《食品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

实验学时:24

 

实验一 线虫形态结构实验

(综合性实验,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线虫(蛔、鞭、蛲)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常见线虫(蛔、鞭、蛲)成虫和旋毛虫囊包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绘制线虫卵图

4.了解蛔虫、鞭虫等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显微镜

2.标本封片:线虫卵封片、旋毛虫囊包封片、蛔虫受精卵封片、未受精蛔虫卵封片、蛔虫含蚴卵、蛲虫卵封片、鞭虫卵封片封片

3.大体标本:常见线虫成虫的浸制标本及其引起疾病的病理标本。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雌雄虫体交配后产出受精蛔虫卵,单雌性可产出未受精蛔虫卵,并随人体粪便排出。受精蛔虫卵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约经1个月可发育为含蚴卵(又称感染性蛔虫卵)。

人感染蛔虫是因误食感染期虫卵所致。幼虫可致肺组织损害,引起异位寄生。成虫寄生小肠并夺取宿主营养,损伤肠黏膜,更为严重的可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和蛔虫性阑尾炎等急腹症。

    1.受精蛔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镜下观察可见虫卵呈宽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为45~75µm × 35~50µm(在蠕虫卵中属中等大小),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因受宿主胆汁染色呈棕黄色),卵壳厚(无色),为所有蠕虫卵中最厚者,卵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一般有半月形间隙,也有些是没有半月形间隙的。

    2.未受精蛔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镜下见虫卵呈长椭圆形,有时其形状不甚规则,大小约为88 ~ 94 µm × 39 ~ 44µm ,棕黄色,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强的卵黄颗粒。

    3.含蚴卵(自学玻片标本)  在镜下观察到卵内含一条卷曲的幼虫(或多细胞的胚胎结构),其他结构同受精蛔虫卵。

    4.无蛋白膜蛔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蛔虫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及含蚴卵的蛋白膜均可脱落形成无色透明的无蛋白膜卵。观察时应注意同钩虫卵、蛲虫卵及植物细胞等区别,同时注意显微镜光线不要太强。

    5.成虫外部形态(示教浸制标本)  肉眼观察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较细,外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体表有横纹,两侧各有一条侧线。雌虫较大,长约20~35cm,尾部钝圆而直。雄虫较小,长约15~31 cm,尾部向腹面卷曲,有一对镰状交合刺。

    6.成虫内部结构(示教浸制标本)  观察虫体内生殖与消化器官,从虫体解剖标本中肉眼可以看到,虫体体腔内除一条直的消化管外,其余均为生殖器官,无论是子宫,还是卵巢都呈管状结构,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从中可理解到蛔虫产卵量大、繁殖力强的生理功能特点。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7.病理标本(示教浸制大体标本)

    (1)蛔虫性肠梗阻可见蛔虫扭结成团,完全或部分阻塞肠道。

    (2)蛔虫性阑尾炎可见蛔虫钻入阑尾。

    (3)胆道蛔虫病可见蛔虫钻入胆道、胆囊,严重的可见钻入肝脏。

(4)蛔虫性肠穿孔,肉眼可见蛔虫从肠壁钻出,引起穿孔。

(5)肝脏中的蛔虫:肉眼可见蛔虫幼虫异位寄生在肝脏。

  (二)鞭虫的形态结构

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可寄生于回肠下段和结肠、直肠,虫卵随人体粪便排出后,约3周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中孵出,下行至回盲肠部发育为成虫。

1.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纺锤形,大小为50~54µm×22~23µm,棕黄色,卵壳厚,两端各有一塞状透明栓,内含一个受精的卵细胞。

2.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用肉眼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外形似马鞭,前2/3细长,后1/3较粗,咽管细长。雌虫长35~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末端有一交合刺。两性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

3.病理标本(示教浸制大体标本)  鞭虫寄生于结肠壁(注意鞭虫的寄生方式)。从病变的肠壁上虫体寄生处,肉眼可见以虫体为中心的肠壁组织呈环形隆起、充血。虫体后1/3粗端游离在肠壁外,虫体前2/3细端插人肠黏膜内。提醒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千万不要硬性拉拽虫体,以免虫体拉断,虫体细端残留在肠壁内,加重肠壁炎症症状。

   (三)蛲虫的形态结构

蛲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部,严重感染也会寄生于结肠及阑尾,雌虫在宿主肛周产卵,约经6小时后发育为感染期虫卵,可引起自体反复感染和异体感染。

1.成虫(自学浸制标本)  患者经驱虫后由粪便中收集雌、雄成虫,或者在受感染儿童人睡时,可从肛周检获到雌性蛲虫,保存于10%福尔马林中。用肉眼直接观察,可见虫体呈乳白色,长约lcm,虫体中部因充盈虫卵的子宫使外形呈长纺锤形,后1/3直而尖细。

2.成虫(示教染色玻片标本)  注意观察蛲虫虫体的特征性结构头翼和食管球,是虫体鉴定的主要依据。低倍镜下可见虫体头端两侧角皮膨胀呈翼状,半透明,称头翼。食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为食管球。子宫内充满虫卵,尾尖细。

3.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先用低倍镜再转高倍镜观察,注意光线不宜太强,虫卵无色透明,呈两侧不对称的椭圆形,一侧平,一侧稍凸出,双层卵壳,大小约为50~60µm×20~30µm,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或幼虫,经短时发育即为感染期虫卵。注意与钩虫卵和无蛋白膜蛔虫卵的相鉴别

   (四)旋毛虫的形态结构

旋毛虫是猪、鼠等动物的常见寄生虫,成虫和幼虫均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幼虫囊包的猪肉或其它动物肉而感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出幼虫经血循环散布于全身组织,但幼虫仅在横纹肌内发育形成囊包。

对旋毛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赖于在患者肌肉组织中查见幼虫囊包为依据。在临床或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常用肌蚴抗原作ELISA法和环蚴沉淀试验来辅助诊断旋毛虫病或旋毛虫感染,由于旋毛虫肌蚴与其他寄生虫有共同抗原,故应注意其出现假阳性反应。

观察肌肉内旋毛虫幼虫(自学玻片标本)  镜下观察在横纹肌中的幼虫囊包,可见囊包呈梭形,与肌纤维平行,内含1—2条卷曲的幼虫,长约100µm,直径仅6µm左右,盘曲数周。

    【实验报告

   绘制:1. 蛔虫受精卵          2. 鞭虫卵        3.蛲虫卵

 

 

 

实验二吸虫形态结构实验

(综合性实验,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吸虫(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肝片形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2.熟悉常见吸虫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3.认识各种吸虫的中间宿主,了解各种吸虫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与致病作用及防治要点。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显微镜、

  2.封片:肝吸虫成虫封片、姜片虫成虫封片、肝片形吸虫成虫封片、肺吸虫成虫封片、吸虫卵封片、肝吸虫卵封片、姜片虫卵封片、肝片形吸虫卵封片、肺吸虫卵封片

  3.大体标本:常见吸虫成虫及中间宿主的浸制标本及其引起疾病的病理标本、。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 肝吸虫

 肝吸虫寄生在人或猫、狗的肝胆管内。含毛蚴的虫卵随胆汁流人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纹沼螺、豆螺、涵螺)食入,毛蚴在其体内孵出,经胞蚴、雷蚴、尾蚴各期发育和无性繁殖,尾蚴从螺体逸出,侵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发育为囊蚴。人主要是因食入生的或半生的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猫、狗为本虫的主要保虫宿主。   

从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见肝吸虫卵是本病实验诊断的依据,免疫诊断在临床上也较常用。

1.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肉眼观察,虫体较小,大小一般为10~25mm × 3~5mm,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体壁较薄,半透明。

2.成虫(自学染色玻片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体壁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前1/5之腹面,消化道的前部有口、咽及短的食管,然后分叉为两肠支伸至虫体后端,肠支较直,末端是盲端。两个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从睾丸各发生一支输出管,约在虫体的中部会合为输精管,向前逐渐膨大形成储精囊,储精囊接射精管开口于生殖腔,无阴茎和阴茎袋。卵巢边缘分叶,位于睾丸之前,受精囊在睾丸和卵巢之间,呈椭圆形。劳氏管细长,弯曲,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滤泡状,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向下延至受精囊水平。输卵管的远端为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子宫从卵模开始盘绕而上,开口于腹吸盘前端的生殖腔,高倍镜下子宫可见大量虫卵。

3.虫卵 (自学玻片标本)  是最小的人体寄生虫卵之一。虫卵呈黄褐色,大小约为29µm×17µm,低倍镜下外形似芝麻。卵壳较厚,虫卵较窄的一端有明显的小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卵盖的另一端为卵壳增厚而形成的逗点状突起,称小疣(不是每个虫卵都可见),卵内有一发育成熟的毛蚴。

4.囊蚴(示教新鲜标本)  囊蚴为椭圆形,大小为138µm×115µm,两层囊壁,幼虫排泄囊明显,可用两张载玻片取鱼肉压片观察新鲜标本。

5.纹绍螺、豆螺(示教浸制标本)  为淡水螺类,是肝吸虫病的第一中间宿主。

6.淡水鱼、虾(示教浸制标本)  鲤科鱼和野生的麦穗鱼感染率较高。

7.病理标本(示教浸制标本)  成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所致病变。从肝断面肉眼可见肝胆管管壁增厚、管腔因虫体和虫卵的充盈而阻塞。

  (二姜片虫

姜片虫寄生于人和猪的小肠内,又称肠吸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入水,在水中孵出毛蚴侵人扁卷螺,经胞蚴、雷蚴、尾蚴各期发育,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生植物媒介上形成囊蚴,人因生吃含有此囊蚴的菱角及荸荠等水生植物或饮生水而感染

1.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肠吸虫卵是人体常见蠕虫卵中最大者之一,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µm×80~85µm,卵壳薄,一端有个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20~40个,但在固定标本中不易见到卵细胞。

2.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活虫体为肉红色似瘦肉片,死虫或固定后浸制标本为灰白色似姜片状。虫体较大,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口吸盘近体前端,直径约0.5mm,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肉眼可见形如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

3.成虫(自学染色标本)  观察虫体的外形、大小、口腹吸盘、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并注意位置关系。肉眼或低倍镜下可见虫体中的腹吸盘,口吸盘,咽与一短食管,两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伸至虫体末端。雌雄同体,两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卵巢分三瓣,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具劳氏管。卵模和梅氏腺明显可见。卵黄腺发达,位于虫体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

4.水生植物媒介(示教浸制标本)  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茭白等为此虫的植物媒介,尾蚴在这些水生植物的表面形成囊蚴。

5.扁卷螺(示教浸制标本)  是姜片虫的中间宿主,形体扁平,体小呈棕黄色,常漂浮于水面出体外。

  (三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为牛、羊等动物胆道常见寄生虫,人体亦可通过生食水生植物或喝生水获得感染。实验诊断需粪检虫卵。

1.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虫体与姜片虫虫体相似,但肝片形吸虫虫体前端有一明显突出的头锥,这是与姜片虫形态不同的最主要区别之一。睾丸高度分支位于虫体中部。

2.成虫(自学染色玻片标本)  虫体大小为2~5cm×0.8~1.3cm,头锥明显,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头锥基部,肠支呈树枝状。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位于虫体中部。

3.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椭圆形,较姜片虫卵稍窄长,淡黄色,130~150µm×63~90µm,卵壳薄,一端有小盖,卵盖亦较姜片虫卵盖大,卵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四肺吸虫

肺吸虫主要有卫氏和斯氏两种,这里介绍卫氏并殖吸虫。该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肺部,虫卵随痰或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经几代无性增殖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石蟹或蝲蛄体内发育为囊蚴。人生食含有囊蚴的蟹类或蝲蛄而感染。

诊断本病需从患者痰液或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在皮下包块中查见虫体为确诊依据,但通常不易查到病原体,故对疑有肺吸虫病的病人应首先作免疫学检查。常用其成虫制备抗原检测体内相应抗体,或制备出单克隆抗体检测肺吸虫循环抗原或循环免疫复合物。

1.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取虫卵封片标本或虫卵悬滴液标本进行观察。虫卵大小为80~115µm×48~60µm,但形态变异明显,多呈椭圆形,较大的一端有一明显卵盖,较小的另一端卵壳增厚。虫卵呈金黄色或黄褐色。卵内有十多个卵黄细胞,如为新鲜虫卵,则可在其中见到一个卵细胞。

2.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背隆腹平,约黄豆大小,活虫体可因伸缩而变形;活时呈红褐色,死后为灰白色。

3.成虫(自学玻片染色标本)  口、腹吸盘大小相似,肠管呈波浪形弯曲于虫体两侧;子宫与卵巢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个睾丸左右并列于两卵巢之后。

4.病理标本   (观察时应注意联系其致病机制)

肺吸虫病肺(示教狗肺福尔马林固定标本)  肉眼可见肺表面有一个个虫囊,囊内有1~2个虫体。

5.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示教浸制标本)

川卷螺属黑螺科,中等大小,贝壳呈长圆锥形,壳顶钝。孳生于山溪。

6.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蝲蛄(示教浸制标本)

溪蟹、蝲蛄等甲壳类动物。蝲蛄多见于我国东北部,活体是青褐色的,形状似龙虾而小,第一对足呈螯状,嘴角两侧长有护须和两根尖锐的刺针,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河流小溪等石头多的水域中

   【实验报告

    绘制图片:1.肝吸虫卵      2.肺吸虫卵    3.姜片虫卵    

 

 

实验三  原虫形态结构实验 

(综合性实验,4学时)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其结构分为胞膜(细胞膜)、胞质(细胞质)和胞核(细胞核)三部分。常见种类包括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疟原虫等。

   实验目的与要求

  • 掌握贾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的形态特征

  • 认识弓形虫的形态特征

  • 熟悉油镜的使用

  •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擦镜液

      2.封片:间日疟封片、恶性疟封片、阿米巴包囊封片、贾第虫包囊封片、弓形虫封片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有多种阿米巴在人体消化道中寄生,其中只有痢疾阿米巴可致病,在其他非致病阿米巴中,以结肠阿米巴为最常见,因这两种阿米巴虫体形态结构相似,应注意鉴别。痢疾阿米巴的四核包囊具感染性,进入人体后分别以肠腔型滋养体(不致病)和组织型滋养体(致病)两种形态存在。

    1.痢疾阿米巴滋养体(自学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0~60µm之间。在高倍镜下见到体积较大、外缘透明有不规则的伪足、内为颗粒而具有黑色细胞核的物体,这些物体很可能就是痢疾阿米巴滋养体。然后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并在载玻片上滴加镜油一滴,转换油镜检查。此时只可用细螺旋纠正焦距,切不可用粗螺旋,否则将会损坏镜头或标本。看到清晰的滋养体后,应注意观察:①外质无色透明,常显示有伪足;②内质为蓝黑色的颗粒状,其食物泡中含有完整或半消化的圆形墨黑色的红细胞,此点为组织型滋养体的主要特征;③核圆形,有薄而染黑色的核膜,核内缘可见分布较均匀的或聚在一边呈镰刀形的染色质粒;④核仁小,亦染黑色,位于核中央。

    2.痢疾阿米巴包囊(自学铁苏木素染色标本)在高倍镜下见到黄色或蓝黑色的圆形物体,内隐约看到1到多个白色空泡或小圆圈,这些物体很可能就是痢疾阿米巴包囊。然后将其移向视野中心,并在载玻片上滴加镜油一滴,转换油镜检查。

    圆形,直径10~16µm,囊壁常透明无色,囊内可见1~4泡状核,核的构造同滋养体。拟染色体为深黑色,棒状,两端钝圆,在成熟的四核包囊拟染色体消失。有些包囊内可见1到多个圆形空泡状的糖原泡。

    3.结肠内阿米巴包囊(可能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混合保存,应注意鉴别)  一般较大,圆形,直径大约为10~20µm,核的数目为1~8个,成熟包囊为8个核,如看到拟染色体时则呈草束状。

    4.病人大肠壁溃疡病理标本及病理切片标本  其特点表现为结肠黏膜面有大小不一的溃疡,溃疡之间黏膜正常。

    5.阿米巴肝脓肿病理标本  脓肿大的,可有明显的脓肿壁,为纤维组织所形成,脓腔内有未被溶解的结缔组织,形成肝组织支持架,呈带状贯通脓腔中间。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和胆囊内;滋养体落人肠腔,随肠内容物下行至回肠下段及结肠形成包囊,再随大便排出;人感染是吞食含有四核包囊的食物和水而引起。

    本虫的实验室检查:取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在水样稀便中查滋养体,在成形粪便作碘染色查包囊;作十二指肠液引流直接涂片或离心后取沉渣涂片查滋养体。

    1.滋养体(自学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虫体大小为9~21µm×5~15µm×2~4µm。油镜下观察滋养体呈梨形,前端宽,向后渐尖细,体前端有一对卵圆形的泡状细胞核,核的中央有显著的核仁,轴柱纵贯虫体,把虫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沿轴柱发出4对鞭毛,即前鞭毛、中鞭毛、腹鞭毛和后鞭毛各一对。有时在轴柱中部可见一对逗点状或半月形的付基体。

    2.包囊(自学悬液涂片标本或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染色标本呈长卵圆形,大小为8~14µm×7~10µm,外被囊壁,囊内有4个细胞核,核的位置偏于一端,轴柱在虫体中央,有时还可以见到黑色的丝状体和弯形的付基体。

    (三)弓形虫

    1.滋养体形态观察(油镜下自学玻片标本)  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长4~7µm,吉氏染色可见一红色的核,位于虫体中央,核仁较大,细胞浆呈淡蓝色。

    2.假包囊(油镜下示教)  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的速殖子虫团,没有真正的囊壁。

    3.包囊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0µm,外有一层富有弹性的囊壁,内含数个至数百个形态与速殖子相似的缓殖子。

       【实验报告

    绘制图片:任2种原虫形态

     

     

    实验四  绦虫实验和鱼、螺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

    (综合性实验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绦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卵)的形态特征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2.熟悉常见绦虫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3.掌握猪、牛带绦虫成虫的鉴别方法。

       4.认识裂头蚴的外形特征。

       5.认识猪带绦虫的感染阶段,了解其感染途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与致病作用及防治要点。

        6. 掌握鱼和螺寄生虫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显微镜

       2.封片:吸虫卵封片、肝吸虫成虫封片、姜片虫成虫封片、日本血吸虫成虫封片、肺吸

    虫成虫封片、猪带绦虫头节封片、牛带绦虫头节封片、猪带绦虫孕节封片、牛带绦虫孕节封片、猪带绦虫囊尾蚴封片

          3.大体标本:常见吸虫成虫及中间宿主的浸制标本及其引起疾病的病理标本

        4. 解剖盘、解剖剪、载玻片、盖玻片、120目铜筛、显微镜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绦虫形态结构观察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此外,其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引起囊虫病。猪带绦虫是一种流行广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需重点掌握。

    牛带绦虫成虫亦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导致牛带绦虫病,但一般认为其幼虫不寄生于人体。它与猪带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两者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一)猪带绦虫

    1.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肉眼观察虫体的外形、大小、颜色,注意各节片长宽比例、厚薄等构造及其特点。虫体背腹扁平,体壁较薄,略透明呈乳自色,长约2~4m,由700~1000节组成,近颈部的幼节,节片短而宽,中部的成节近方形,末端的孕节则为长方形。每一节片的侧面有一生殖孔,略突出,不规则地分布于链体两侧。

    2.头节(自学玻片标本)  头节近似球行,直径0.6~1.0mm,具有4个吸盘,一个顶突,其基部上有25 ~50个小钩,排列内外两圈,内圈的小钩较大,外圈的稍小,颈部较细。

    3.成节(自学玻片标本)  解剖镜下观察: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150~200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经阴茎囊开口于一生殖腔;阴道在输精管的后方;卵巢在节片1/3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叶外,在子宫和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4.孕节(自学染色标本)  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7~13支(放大镜或或显微镜观察子宫侧支数目,计算时从基部数起),每一支又继续分支,呈不规则的树枝状。

    5.囊尾蚴(自学玻片和浸制标本)  肉眼可见囊尾蚴卵圆形,大小约5mm×10mm,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囊壁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间质层有一处向囊内增厚形成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构造与成虫的头节相似。

    6.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镜下观察虫卵呈圆球形,直径31~43µm,卵壳薄,卵壳内为胚膜,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卵壳多已脱落,称不完整卵。胚膜较厚,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

    7.病理标本(示教浸制大体标本)

    (1)心囊虫病  肉眼观察心肌纤维间有多个黄豆大小、乳白色的囊状物。

    (2)脑囊虫病  肉眼观察脑组织间有多个黄豆粒人小、乳白色的囊状物,在脑组织中呈圆形

    (3)肌肉囊虫病  肉眼观察心肌纤维间有多个黄豆大小、乳白色的囊状物。

        (二)牛带绦虫

    1.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外形呈带状,体分节,体长4~8m,由1000~2000节组成。由于牛带绦虫体壁较猪带绦虫体壁略厚,故虫体颜色微黄。虫体与猪带绦虫相似,也分为头节、颈节和链体3部分。

    2.头节(自学染色玻片标本)  呈方形,具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这是与猪带绦虫形态不同的鉴别点之一。

    3.成节(染色玻片标本示教)  近方形,可见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卵巢分2叶,卵黄腺位于节片中央后部。管状的子宫,从节片中央向前延伸为盲囊。节片上方及两侧散在小圆形滤泡状的睾丸,每节约数百个,生殖孔在节片的一侧。

    4.孕节(自学染色玻片标本)  呈长方形,子宫发达,内充满虫卵,自主干向两侧分支,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一级分支,自子宫基干同侧数子宫的分支数为15~30支。注意同猪带绦虫孕节区别。

    5.囊尾蚴(自学染色玻片标本)  外观与猪囊尾蚴相似,难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头节结构不同(在镜下可鉴别),囊内凹陷的头节与其成虫头节结构相同。

        (三)裂头蚴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寄生于猫、犬等终宿主的小肠内,其幼虫(裂头蚴)阶段可侵犯人体并在人体组织内寄生。人感染常因外用或生食含有裂头蚴的蝌蚪、蛙肉或蛇肉而引起,也可因饮生水食入了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

    实验诊断需在皮下包块或其他组织中活检到裂头蚴作为诊断依据。但对深部组织寄生的裂头蚴,免疫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常用裂头蚴抗原作皮内试验或酶联免疫试验可获满意结果。

    1.成虫(示教浸制标本)  肉眼观察外部特点为白色带状,长约60~l00cm,头节细小呈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颈部细长,链体节片约1000个,节片的宽度大于长度,但远端节片长宽几近相等。成节与孕节结构基本相似,可见到每个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

    2.裂头蚴(自学染色标本)  放大镜观察,虫体呈条带状,长约10~30cm,体前端稍大,具有与成虫相似的头节,虫体不分节,但具横皱纹。

    3.裂头蚴(示教浸制标本)  从青蛙解剖获取。裂头蚴在蛙肉内成团或条形状态。

    4.虫卵(自学玻片标本)  呈椭圆形,浅灰褐色,两端稍尖,大小约为53~76µm ×31~44µm,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附:棘头虫实验------猪巨吻棘头虫

    人体获得感染的棘头虫主要为猪巨吻棘头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中间宿主为鞘翅目昆虫。虫卵随终宿主(猪)的粪便排出后,被中间宿主甲虫(多种天牛和金龟子)的幼虫食人,在其体内孵出棘头蚴,继后发育至感染性棘头体。当终宿主吞食含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后即可获得感染。人也是因误食含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而引起感染,多寄生在人体回肠的中下段,一般1-3条。但人不是此虫的适宜终宿主,故在人体消化道内极少能发育成熟和产卵。实验诊断需通过诊断性驱虫或经手术发现虫体才能作出鉴定。

    成虫(浸制标本)  应注意与蛔虫相鉴别。虫体呈乳白色或淡红色。雌虫较长,大小为20~65cm×0.3~

    0.5cm,雄虫明显较雌虫小,大小为5~10cm×0.3~0.5cm。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头部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颈部短,圆柱形,与吻鞘相连。无口及消化道。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尤以体前部为甚。虫体活时背腹扁平,固定后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圆。

        二、市售鱼、螺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

         (一)鱼的检查方法

      1.蛋白酶消化法

       (1)配制消化液:盐酸10ml+胃蛋白酶7g,37℃生理盐水配制至1L;

       (2)收集到鱼肉50g或较小的整条鱼剖杀后,去头尾、骨、内脏和鱼皮,剪碎鱼肉;

      (3)按1:10的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拌匀后37℃12小时消化或过夜。期间

    搅拌使其充分消化;

    (4)120目筛过滤,滤液静置15-20分钟后,倒去上层液体,取沉淀镜下观察是否有肝吸虫囊蚴。

         2.压片法

        (1)淡水鱼去鳞片;

        (2)取背部3块半豌豆粒大小肌肉;

        (3)鱼肉置于2张载玻片之间,用力挤压成薄片;

        (4)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囊蚴。

     

    3.虫种的鉴定  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的囊蚴的比较

    表3-1  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和东方次睾吸虫的囊蚴的比较

                华支睾吸虫的囊蚴                       东方次睾吸虫的囊蚴

    大小     (121~150)mm×(85~140)mm         (158~185)mm×(142~170)mm

    囊壁          1.7~5.1μm                                      8.5~20μm

    口吸盘直径    43.5~50.6μm                                   49.2~58.9μm

    排泄囊颜色    黑褐色                                         棕黄色

    囊内颗粒大小    4.1~8.5μm                                  1.7~4.7μm

     

     

     (二)螺的检查方法

    1.蛋白酶消化法(同鱼肉蛋白酶消化法)

    2.压片法

      【实验报告

    描述检查情况,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五  蔬菜和泥土寄生虫检查

    (综合性实验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 检测瓜果蔬菜污染寄生虫的状况;

  • 2.  学习瓜果蔬菜中寄生虫的检查方法和步骤。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1.显微镜、解剖盘、解剖剪、载玻片、盖玻片、120目铜筛、离心机、离心管、1000mL烧杯、 载玻片、盖玻片、量筒、滴管

        2. 检查材料:香菜、小葱、红薯叶、苋菜等蔬菜

    备注:每组做一种蔬菜,每组5人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土壤寄生虫的检测(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

    1、样品采集:取作物田地表层下约5cm的泥土或厕所、庭院表层土,放入干净烧杯中,

    备用;

    2、土样处理:晾干、混匀、压碎、研细;

    3、过筛:用孔径60目/寸的铜筛过筛;

    4、装管:取1支50ml大离心管,装进10g过筛后土样并加入5%氢氧化钠至40ml;

    5、离心:塞紧管口,用力振摇几分钟,充分混合,以2000r/min离心4分钟;

    6、离心后,取下管口塞子,倒去上清,加入少量饱和硝酸钠溶液(比重1.38~1.40),

    搅拌成糊状,再缓缓加入饱和硝酸钠溶液,边搅边加至管口1cm;

    7、以2000r/min离心3~5分钟;加满饱和硝酸钠溶液至管口,覆上载玻片;

    8、静置15分钟,取下载玻片并翻转,覆上盖玻片,显微镜下检查。

     (二)蔬菜寄生虫检查(离心沉淀法)

    1、取样:用蒸馏水仔细清洗要检查的蔬菜;

    2、样品处理:洗液用60目/寸的铜筛过筛;

    3、静置30分钟,取沉淀约40ml,放入离心管;

    4、以2000r/min离心5分钟,去上清,留沉淀;

    5、取沉渣,镜检。

       【实验报告

    描述检查情况,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六  口腔原虫的检查及观察

    (综合性实验,2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 掌握口腔原虫的形态特征和病原学检查方法

  •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

         显微镜、玻片、盖玻片、透明胶、药勺、石蜡油、卷纸、大烧杯、生理盐水、牙签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

            一口腔原虫的检查与观察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生理盐水,用牙签于口腔的磨牙舌侧刮取小量的

    牙垢,置于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加上盖玻片,直接用高倍镜镜检。

          1.口腔毛滴虫

    活虫体形变化较大,染色后呈椭圆形或梨形,体长为6.5~7.5µm,前鞭毛4根,

    后鞭毛无游离的末端,波动膜略长于阴道毛滴虫,核1个,位于前部中央,卵圆形,核内可见较多染色较深的染色质。轴柱纤细并纵贯全虫,末端伸出体外。直接涂片中可见滋养体运动活泼,鞭毛和波动膜摆动活跃。

        2.齿龈内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仅有滋养体期,滋养体直径10~20mm,无固定形态,可定向伸出伪

    足,伪足内外质分明,活动迅速;食物泡常含细菌、白细胞,偶有红细胞,胞核的核仁居中而明显,有核周染色质粒。

        【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情况,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写出实验报告。

     

     

     

              教研室主任(签字): 梁裕芬                        编写人(签字):陈海英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