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材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创新,赢得学生与专家的好评

作者:JJ 发布时间:2023-05-09 15:33:0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寄生虫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但由于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些病症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教育医学生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成为了教育部门和医学院校关注的焦点。近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旨在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学生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该课程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在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前最早接触到的与疾病密切相关的课程。针对我国新的传染病疾病谱,课程重点讲授现在发病率逐渐升高的疾病,适度弱化生物学框架。课程体系按人体系统而非病原体生物学分类拆分,同时整合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学科绪论、消化道及肝、胆、呼吸道、脉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

在教学目标方面,该课程强调多层次性和可评价性,并导向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在旋毛虫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既有病原学、免疫学、预防医学等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也注重疾病诊断、大预防观念的形成、非认知能力或素养的培养、学习方法、人文情怀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疟疾章节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跨学科的知识整合、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外,还强调国际视野的培养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课程建设方面,该课程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下课教学强调将翻转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所有线下课堂均在学生自主完成线上以记忆和理解为主的学习之后,实现以案例或情景为基础的翻转教学,并根据本地疾病流行情况,在相关章节安排现场教学。这种混合、立体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全面好评,达到在非认知领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评估体系方面,该课程开展了多维度、多次数、多目标评价,根据学习金字塔原则,形成以“学的绩效”为核心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用评价来引领学生达成高阶的学习目标。

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本着线下、线上功能区分的原则,强调“线上为先、基础为本”,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打造成一个贯序式的闭环。教学团队大胆使用了“基于生成性案例”的线下教学,用Problem-solving来验证学习成果,用“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学习新知识。这一新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专家的好评。

实际上,这一教学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尝试在线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以其针对性强、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实践的特点,成为了这一趋势的优秀代表。它为我国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发展还需克服一些现实困难,如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评估体系完善等。但毫无疑问,《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成功尝试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培养更多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这一教学模式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