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研室工作制度

解剖学科建设(2013~2017)

发布时间:2015-11-16 15:49:03 浏览次数: 【字体:

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起着指导作用。为了加快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建设步伐,培养更多的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人才,建设和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研室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广西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所承担的课程包括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形态学等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工作,肩负着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管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10多个本科专业和赛恩斯学院近10个专业的4000余名学生的授课任务。现每年平均教学时数约为5000个学时。

2.师资队伍

现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10人,教辅人员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实验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人,35岁以下教师5人。

学科带头人:李培春教授博士。

学术带头人:梁明康蒋葵

后备学科带头人:张胜昌博士

3.教学科研

教研室本着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遵循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宗旨,积极进行教学研究。2004年以来,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研及结题教学研究项目共有3项,科研项目5项,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获得成果2项;参加全国中医药类统编教材和配套教材的编写共有20多部,(其中副主编有10多部)。

4.硬件设备

目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具有6多媒体实验室及3实验准备室,莹光显微镜1台,体视显微镜1台等科研教学相关仪器。

5.研究方向

目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科有以下研究方向:

(1)壮族及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2)临床解剖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具有一定的科研氛围及科研基础,并有坚实的教学科研梯队,但更需要学科带头人协调组建研究团队,坚定研究方向。

二、人体解剖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以现有本科专业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建设较为完备的综合实验室,建立研究生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逐步建立多层面较完善的学科体系;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培养结构合理的科研与师资队伍,努力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层次较高的品牌学科。

(二)人体解剖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

——强化现有本科专业

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为保证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转,加强实验室建设,搭建高层次研究的平台。

1.课程设置与建设内容

根据人体解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调整课程结构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教研室确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加强基础理论,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实际能力培养。本学科主干课程在三年之内达到区级精品课程目标。

2.教材建设

——制定教材建设规划,严格选用程序,保证教材选用质量,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达80%以上。

(1)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任课教师在教材选用上的主导作用;在教材选用问题上,认真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以任课教师的意见作为甄别、选用教材的主要参考。

(2)通过调查研究,征求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的意见作为甄别、选用教材的参考标准之一。

(3)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通过教研室会议最终确定教材,并经部报院教材委员会审批。

(4)依据专业课本不断更新的原则,同时又能保证教师备课连续性的前提下,暂规定专业课教材3年为一个更新周期。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拓宽”的培训模式:

为适应需求,让任课教师在对口专业的高校通过单科进修,访问学者、攻读学位等形式,迅速提高专业水平。

——“引进”、“拔高”的培训模式:

取得硕士学位,极大程度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化,基于此,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科有两个原则作为今后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师培训需要遵循的要求:一是大力提倡、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二是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新教师的输入把好学历关。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根据学校和院里的统一要求,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具有较高职称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4.实验室的建设

——制定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及发展目标

服从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理清思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办出特色;积极争取学校和学院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实验室工作上一新的台阶,并向全校学生开放,发挥实验室向全校学生服务的功能。

——规范实验项目

(1)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开展开放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研究和应用的能力。

(2)合理规划,针对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完善实验项目及内容的安排,本着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愿望,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继续加强实验室工作队伍建设

实验室效益的发挥关键在于实验室队伍建设。要实现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目标,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很重要的。鼓励并支持实验人员短期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完善管理

严格执行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改革和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管理措施,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保证帐、物相符;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实验数据的搜集、记录和分析工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5.科研成果显著增加,应达到如下目标:

(1)学科年均应至少有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或者年均5万元以上经费的应用性横向项目立项(市级和校级课题计入横向课题)。

(2)科研成果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承认,如通过鉴定,获得专利,奖励或转让,五年内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3)学科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年人均1篇以上(其中国内核心期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或者出版著作、教材。

(4)学科副高以上人员五年人均科研项目经费3万元以上。

三、学科建设发展的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促使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

1.对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鼓励他们攻读在职、委培、定向硕士和博士学位。

2.在培养形式上,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在岗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3.有计划的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外语培训,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种外语水平测试,以此促进外语的学习,不断提高外语水平,以加强世界竞争意识和国际交流。

4.按照 “内外并举,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的原则,每两年选派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留学,适应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为凝练学科方向,树立创新意识,实现高层次突破。大力引进或培养人才,建立竞争机制。

2.加大学术骨干的培养。对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3.扩大学术交流,加强合作研究。每年参加或举办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对举办科室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鼓励中青年学者出国出省学习,合作研究,扩大学术影响。

4.发挥团队优势,加强技术创新。组织科研团队,对现有优势项目进行团队攻坚和技术创新,争取在5年内有较大突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