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教研室工作制度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2023年《金匮要略》课程建设规划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文杰 发布时间:2023-04-11 22:33:06 浏览次数: 【字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2023年《金匮要略》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简介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金匮要略》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学习《金匮要略》,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有着独特有作用,因此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古典医藉。

(二)课程定位和性质:

《金匮要略》课程为学校一般课程,对于中医学专业(包括传统中医、对外中医方向)为必修考试课,对于壮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专业为选修考查课。

  •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完成培养计划中对知识培养的要求,通过学习,中医专业学生应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以及防病治 法则和方法。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条文,掌握常用方剂,能运用脏腑经络的辨证规律,对杂病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础。

本课程也同时完成培养计划中对能力目标及态度上档的要求。通过教授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张仲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学习中医经典治疗杂病的有关知识,理解张仲景杂病辨证施治的方法与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辨病辨证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杂病进行诊断与辨证施治,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和阅读中医古典医藉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的决心,树立学生研习经典、传承经典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四)内容设计:

通过《金匮要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习中医经典治疗杂病有关知识,理解张仲景杂病辨证施治的方法与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辨病辨证的思维与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杂病进行诊断与辨证施治。本课程重点在于:1.掌握杂病的病机与治则;2.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学术思想掌握痉病、湿病、百合病、狐蜮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肺痿病、咳嗽上气病、胸痹病、腹满病、肝着病、脾约病、肾着病、痰饮病、小便不利病、水气病、黄疸病、呕吐病、妊娠腹痛、妊娠癥瘕、妊娠下血、产后腹痛、梅核气、脏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病的诊治等内容。

课程特色:《金匮要略》课程特色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医经典知识,联系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培养辨证思维,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现已有高级职称教师已参加《金匮要略》本科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

  1. 网络课程建设

《金匮要略》课程积极推进依托学校卓越课程中心平台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金匮要略》网络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教案、大纲、教学文件、教学录像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共享,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同时对共享平台进行建设,如微信公众号已经初步建设并于2015年在本科教学中运用。

  1. 题库建设

《金匮要略》课程除了在原有的题库基础上建立的题库外,依托学校考易平台,分别引进和自编《金匮要略》网络题库各一套,试题资源丰富,且不断完善增加中。在网络电子试题库的基础上,改革《金匮要略》考试方法,自2014-2015学年下学期开始针对本课程试行无纸化机考,并于2015-2016学年上学期在校本部各班级中全面执行无纸化机考。

  1. 课外资源建设

在《金匮要略》课程网站中,提供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学录像及与金匮要略有关的学术视频,另外还有网络作业与答疑等内容正在试用中,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联系本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跟诊带教,进行临床见习。

  • 教学方法改革: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结合《金匮要略》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特色,以开展PBL教学、案例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为方向。《金匮要略》课程的知识内容来源于张仲景对杂病的辨治经验,故应当紧密联系临床,以PBL的形式开展对案例的提出问题并讨论,查找资料并且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质疑、思辨能力及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平时教学中,以临床病案为传授知识的切入点,不仅增强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案例,提高学生辨证水平和方证运用能力,使培养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有所增强,临床辨证用方时思路清晰。

具体实施方法为:对于人数少的班级开展PBL教学法一次,于2014、2015年分别针对百合病和血痹病开展,并做出评价。在杂病治则、湿病、黄疸等病中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学习方证运用能力,教师评价与总结。历节病病因病机采取微课辅助教学,并做出教学评价。

(七)教学评价及反馈

1、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考勤、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作业、原文背诵等形式进行。每学期根据教学课堂的学生专业和前测情况,结合学校的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细则设计具体实施方案。

终结性评价:期末所有教学过程完成后,以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期考。

  1. 集中反馈、个性化反馈

集中反馈方式主要为:每次作业与测试后,在课堂上或网络课程互动论坛上,由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疑点和错误进行讲解与点评;期末考试后在网上进行试卷讲评。

个性化反馈方式主要为:根据评价过程中学生个别出现的不足或错误,如:知识点记忆、辨证思维、医疗伦理认识、医患关系等,通过书写评语、个别面谈、电子邮件或微信交流等方式进行交流或纠正。期末考试后对个别学生指出学习的不足之处。

  • 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过程,每学期学生对《金匮要略》教学大纲要求的各知识点能有效熟悉掌握运用,达到教学目的,期考成绩呈现合适的分布和范围;学生掌握了辨病辨证的方法,提高了运用张仲景理论对常见杂病进行分析诊治的能力。更加热爱中医经典课程。

远期效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熟练使用《金匮要略》的知识技能对常见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获得较好社会效益。传承发扬中医经典理论。

 

分享到:
【打印正文】